马克龙,现在麻烦大了

2025-09-10 09:24  头条

马克龙要挠头了,26国刚刚敲定出兵乌克兰相关事宜,法国就先"掉链子"了!新总理干了不到1年就被赶下台,定好的财政预算也频频受阻。马克龙自己更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反对派多次逼宫,扬言马克龙也该一起下台。

当地时间9月8日,马克龙新任期内的第4位总理贝鲁,因为信任表决未通过,不得不黯然下台。这也是法国从2 0 2 4年1月到2 0 2 5年9月,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接连被赶下台的第5位总理。

回顾法国这近两年的总理更换历程,已不是"跌宕起伏"可以形容的。

自2 0 2 4年1月8日,伊丽莎白博尔内辞职后,马克龙先后任命了4位总理,但很遗憾的是,这四位总理最短的只干了不到3个月,最长的贝鲁也才堪堪9个月,就不得不辞职下台。

换句话说,马克龙又要换总理了!

当然,他换谁其实并不是很重要。因为无论最后换了谁上来,只要反对派不满意,这个人依旧得灰溜溜地下台。而这本身也是由马克龙现在面临的政治局面所决定的。

放眼当今的法国政坛,马克龙本质上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由于现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格局是,马克龙领导的执政联盟拥有159个席位,而反对派的两大联盟分别拥有180、142个席位。

这样一来,马克龙所处的政治联盟就不能在议会中占据绝对多数,这也就直接导致,无论马克龙在自己的阵营里挑选谁去当总理,都会受到反对派的掣肘。但马克龙又不可能接受反对派联盟的政治人物出任总理,所以大家互相"挖墙脚"就是常有的事情。

贝鲁这一次下台,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2 0 2 6年的财政预算案没法通过,政府没钱办事,就只能面临困境。而这份财政预算案不能通过,其中的细节就值得说道说道了。

事实上,这个矛盾也是马克龙第二任期以来的老大难问题,在贝鲁之前的总理巴尼耶也是倒在了这个问题上。其之所以难以解决,一方面,是由于反对派和执政联盟经常对着干,本着"你支持的我就反对"的原则,对马克龙政府的议案实行经常性的封锁、反驳;

另一方面,因为贝鲁的财政预案主打的就是削减开支,要求在2 0 2 6年内削减政府的公共支出近400亿欧元,将赤字水平降至GDP的4.6%。

而这番操作,几乎是要在反对派身上"割肉补疮",要知道,贝鲁要削减的开支中,很大一部分是法国中下层民众的福利保障。而偏偏这些人又是反对派的票仓,反对派自然不会坐视自己的票仓利益受损。

所以这个预算案在国民议会不通过,也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由此衍生出的政坛博弈也一直从7月持续到了9月,走投无路的贝鲁政府只能背水一战,选择向议会发起不信任投票,迫使议会成员做出最后选择。

在贝鲁执政初期,也采用过两次不信任投票来渡过危机。可这一次不同了,这份预算案一旦通过,反对派的基本盘可能被掀翻,所以他们必须要全力阻击。

更重要的是,法国的反对派一直占据着维护中下层法国民众利益的舆论制高点,一直将马克龙塑造成大把大把地给乌克兰花钱,却要削减国内开支来弥补财政漏洞的"吃里扒外者",以此点燃法国民众的怒火,利用舆论冲击马克龙的执政基础。

现在马克龙已经变得里外不是人了,对内,因为在议会选举中输得一败涂地,导致其执政过程处处掣肘,还天天遭人白眼;而政府没有钱,就只能举债度日,法国如今的公共债务高达3.3万亿欧元。

对外,欧洲一方面要求马克龙务必稳住法国的债务上限,不能高于欧盟3%的债务标准;另一方面又要求法国必须加大对乌克兰的投入,以维护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共同立场。

在这种前提下,马克龙还面临着反对派的逼宫和社会问题的不断爆发。

然而,身为法国政坛"常青树",接连担任两届总统的马克龙态度依旧坚挺,他既不接受反对派提出的提前进行大选的要求,也表示绝不会在2 0 2 7年前主动辞职。

只是现实的情况并不会给他预留太多的空间,如果马克龙不想下一任总理依旧受到反对派的掣肘,只能采取中间分化的策略,暂时依靠左翼政治联盟,只有这样,他才能拿到议会的多数支持。至于马克龙最后会如何选择,且待后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