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哈哈瓶盖盖印形似公章引热议!网友调侃:“实习印章不就有了?”

2025-09-10 13:29  头条

"公章"居然长在娃哈哈瓶盖上?

网友把瓶盖往实习证明上一盖,差点蒙混过关,评论区瞬间炸锅:这玩意儿真能当章用?

近日,一批娃哈哈瓶盖成了社交平台的新晋网红。只因瓶盖直径与常见公章接近,圆形边框加中心图案的设计撞脸正规印章,就有网友拍视频演示用它给实习证明 "盖章",戏称这是应付学校考核的 "神器"。看似荒诞的玩笑,却戳中了当下实习证明造假的痛点。

数据显示,超过八成的人认为大学生实习经历存在造假,近三成学生坦言自己的实习证明有水分。这些数字背后,是高校 "只认公章不问过程" 的考核逻辑在作祟。不少学校把实习证明当成毕业刚需,却对实习内容、时长、真实性疏于核查,公章成了比实际能力更重要的 "通关文牒"。

但用瓶盖蒙混过关纯属异想天开。正规企业公章有严格的制作标准:有限责任公司公章直径 4 厘米,国企公章 4.2 厘米,中心五角星直径 1.4 厘米,外围环绕单位全称的简化宋体字,还得配上 13 位包含行政区划和行业代码的防伪编码。对比之下,瓶盖图案既无编码也无规范字体,稍微较真就能看出破绽。专家说得实在,这种 "山寨公章" 连基本的防伪特征都没有,想蒙混过关简直是拿前途开玩笑。

更值得玩味的是,为什么学生会想到用瓶盖这种脑洞大开的方式造假?淘宝上明码标价的假章生意月销近百单,100 元就能买到 "量身定制" 的实习证明,这条产业链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实习制度的讽刺。高校把实习管理变成 "放养式盖章大赛",企业嫌接收实习生麻烦,学生夹在中间只能走捷径。当 87% 的人都觉得实习造假司空见惯,说明真正该反思的是 "重形式轻内容" 的评价体系。

玩笑归玩笑,法律红线可不能碰。去年镇江有三人因伪造公章被判刑,刑期从五个月拘役到一年半有期徒刑不等。更严重的案例中,有人靠假公章骗贷数百万,最终获刑九年。别以为用瓶盖盖章只是恶作剧,一旦涉及伪造企业印章,哪怕只是实习证明这种 "小事",也可能面临治安拘留甚至刑事处罚。

说到底,瓶盖冒充公章的荒诞剧,与其说是学生投机取巧,不如说是形式主义催生的怪象。教育部早有规定,实习应注重过程管理和实际收获,可现实中仍有学校把公章当唯一标准。要终结这种闹剧,就得让实习考核回归本质:用实习日志、企业回访、技能评估替代单一的盖章要求,让学生不再为一个章焦虑,也让真正的实践经历得到应有的重视。毕竟,职场最终认的是能力,不是哪个瓶子上的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