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8 号日本媒体这事儿一爆出来,中日网友都炸了锅。不是因为偷得多狠,是这操作太厉害了--38 岁的殷杰弗里,放着好好的中文名不用,非得叫 "Alan Fujimori"(藤森),就为了从美国大学图书馆里,把六百年前的中国古籍给顺出来!这波操作到底藏着什么心思?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些书在 UCLA 图书馆根本不外借,只能在特藏室里看。但这位殷先生不仅借出来了,还胆大包天地用仿制品给换了回去。《唐诗品汇》《集古印谱》这些宝贝,随便一本就值几十万美元,单本《涉园墨萃》能卖到 4 万多美元,搁谁看了不眼馋?
关键是他那套造假手艺!把书拿回酒店,扫描、印刷、做旧,连纸张纹理、图书馆贴的标签都仿得一模一样!警方后来在他房间搜出一堆家伙事儿:空白纸、标签模板、装订工具,还有做好的高仿书。有几本仿得比真本还新,馆员乍一看根本分不出来。你说他费这么大劲,就为了偷几本书?
更有意思的是他那堆身份。除了 "藤森",还有 "Jason Wang""Austin Chen",换着名儿在不同图书馆借书。用日本名的时候,顺顺当当就到手了。可等他改用中文名借书,没过多久就被盯上了,原因是因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发现他借书的时间太相似了。
8 月 5 号那天戏剧的一幕来了,他用 "Austin Chen" 的身份去取预约的 8 本古籍,结果警方早就在那儿等着了,这出戏眼看要收尾,愣是自己把马脚露出来了,你说好笑不好笑。但是现在网上媒体讨论较多的是这些书到底该不该回国?
有人说这就是明抢,用假身份骗图书馆跟小偷没两样。
可也有人说,这些书当年不就是被外国人弄走的吗?现在拿回来怎么了?
但是事实没有这么简单。因为这些书上面有学者的批注还有流传的记录,这些也属于文化的一部分。这就让一些"爱国"人士顿感不妙。
让人揪心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老物件"成了非法市场上的硬通货。去年有伙人假装游客,在英国博物馆里偷偷拓印古画;前年还有人把敦煌文书的仿造品混进真迹里卖。这些宝贝本该安安静静待在馆里,让人研究学习和观赏的,现在却成了某些人手里的筹码。
这些年总听说 "文物回流",可真正的回流,不该偷偷摸摸的替换,更不该把文化遗产变成赚钱的工具!这位用日本名的华人殷先生,他所谓 "爱国",毁的是这些古籍的价值,伤的是所有人对文化的信任。毕竟咱们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应该是让更多的子子孙孙看见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