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朗与以色列之间持续的紧张局势中,尤其是12日的冲突,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虽以某种方式"逃过一劫",但局势远比外界想象的复杂得多。根据观察者网于7月13日的报道,事情发生在6月16日,那时,佩泽希齐扬与议长、司法部长等高层官员正在德黑兰西部的沙赫拉克加尔布一处政府办公大楼内举行会议,未曾料想,以色列竟早有准备,精心策划了这场"死亡围猎"。
会议期间,佩泽希齐扬正与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其他核心成员们讨论重要事务。这些官员聚集在大楼的底层,正当他们专注于会议时,以色列军方选择了这一时机,精准地对该建筑的出入口发起了六枚导弹或炸弹的攻击,迅速封堵了所有可能的逃生路线,并切断了建筑内部的通风系统。爆炸声响起,整个建筑瞬间陷入一片混乱,供电系统失灵,侥幸的是,伊朗高层早有预备,借助事先准备的紧急出口得以逃生。然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中,佩泽希齐扬及数名高级官员腿部受了伤,成为这轮中东暗杀风潮中最为显著的象征。
以色列的企图显然是要将伊朗的决策层"一网打尽",这次袭击的高效精准,令伊朗高层对德黑兰内部可能存在的内鬼深表怀疑。毕竟,袭击发生的时机正是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期间,而出席者则几乎全部是核心决策者。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高层雷扎伊表示,以色列军方同时袭击了六个备选会议地点,这意味着他们掌握了绝无仅有的机密日程。
讽刺的是,在这一轮的空袭中,一架以色列F-15战斗机因油箱故障差点迫降在德黑兰。最终,一架加油机成功进行了跨境救援,得以避免更大的丑闻。以色列方面自鸣得意地称,其在整个行动中完全没有被发现,而伊朗的防空系统却对此浑然不觉。以色列军方宣称,"在整个战争期间没有一架战机被击落",这无疑揭示了伊朗防空网的诸多漏洞。
此次冲突后,伊朗国内亲美的官员遭遇了一致的反对声浪。作为伊朗少有的改革派,佩泽希齐扬一直主张通过与美国谈判来解决核问题。然而,遭遇袭击后,他被迫表现出强硬姿态,声明"愿为伊朗流尽鲜血"。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也同样面临死亡威胁,内塔尼亚胡曾公开表示要清除哈梅内伊,但在多地关键核设施遭到攻击后,伊朗军方则采取了"作坊式核计划",将微型浓缩铀离心机分散到全国的地下车库和民居等地,这一举措表明了其坚定对抗美国及以色列的决心,誓要对抗敌方的斩首行动。
与此同时,伊朗外长阿拉格齐坚决宣示:"伊朗绝不会放弃铀浓缩的权利",并宣布伊朗将退出国际原子能机构,停止接受该机构的监督。由此可见,以色列和美国的打击行动不仅激起了伊朗人民的反抗情绪,也进一步促进了国内的团结。佩泽希齐扬等改革派官员曾抱持对西方的美好幻想,如今若再提出任何对美国和以色列的"让步",恐怕将遭到普遍的反对。更何况,佩泽希齐扬刚刚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理应彻底放弃对美国和以色列的幻想和依赖。
以色列的六枚导弹向伊朗高层发出了严肃的警示:妥协与让步不可能带来安全与和平,唯有坚定的抵抗与斗争,才能为未来赢得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