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在对俄罗斯制裁收效甚微之后,美国又开始威胁对与俄罗斯有贸易往来的第三方国家及企业实施"二级制裁",标志着对俄经济施压进入新阶段。这种极具域外效力的制裁将迫使全球更多企业"选边站",显著加剧国际经贸活动的政治风险,深刻冲击国际贸易格局和政治格局。
但出乎意料的是,印度等国这次并没有屈服,也显示了美国基于市场规模、技术优势和全球交易网络的制裁与经济战能力,受到了挑战。
本文节选自《制裁与经济战》,结合后冷战时代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美国利用聪明制裁和次级制裁展现美国霸权的历史,深度分析了美国如何利用现代金融经贸网络实施制裁"顶点打击",以及其副作用。
【文/ 翟东升】
针对个体的聪明制裁
早在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爆发后,俄罗斯便遭到了西方国家的金融制裁。美国和欧盟在2014年3月宣布对被指控破坏民主、挪用乌克兰财产、侵犯人权的俄罗斯个人和公司实施制裁,这些措施包括签证禁令和资产冻结。随后,美国和欧盟逐步扩大了对负责克里米亚政策的俄罗斯官员和在克里米亚经营的俄罗斯企业的制裁。
在这轮对俄制裁中,一个新颖之处是美国制裁了普京的四个亲信,包括科瓦尔丘克、罗滕贝格兄弟和蒂姆琴科。欧盟制裁了科瓦尔丘克和阿尔卡季·罗滕贝格,以及普京的第五个亲信沙马洛夫。这些制裁旨在从经济上孤立克里米亚,惩罚所谓的"肇事者",并阻止俄罗斯进一步的军事行动。
《制裁与经济战》,翟东升、嵇先白、魏子龙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