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普京27日表示可在联合国主持下讨论在乌克兰设立"临时管理结构",为未来民主选举铺路。这一提议虽然尚无实质性推进,但从外交语言角度看,无疑释放出一定的停火意愿。而特朗普此时用极具攻击性的语气作出回应,是否会削弱这一和平窗口?或者说,他是否并不想让俄罗斯与西方太快达成协议,而是希望以更高压姿态控制谈判进程与舆论主动权?这是国际社会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当然,特朗普也并未彻底断绝与普京的对话通道。他强调两人关系"很好",并计划下周再次通话。这种"又打又拉"的模式,与他在贸易战、朝核、伊朗问题上的做法如出一辙。特朗普从不忌讳以情绪化姿态制造外交冲突,但最终目的是让对方接受他设定的框架。而这一次,他希望普京接受的,是由美国主导、由他主导的停火与重建秩序。
但问题在于,世界早已不是2018年。欧洲已重新团结,美国内部对俄乌长期援助也逐步分化,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稳步推进和平倡议,俄罗斯则以"战而不决、谈而不让"的姿态维持战略空间。特朗普的"愤怒"与"威胁",也许在短期内会对市场与外交形成冲击,但要真正打破僵局,还需更多实质内容与多边协调,而非单边制裁与高声调的恫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