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晚间,罗永浩微博贴出从网友提供的两张图片,分别为堂食袋装的焖饭牛肉包和椒麻鸡,印有"非直接提供消费者""加热后食用"等字样。
事实上,人们近些年对于预制菜的接受程度是在不断提升的,不少年轻人在春节期间分享自己购买预制菜准备年夜饭的心得,之所以对餐饮行业使用预制菜仍然敏感,根源还在信息不透明、标准不明晰上。
在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逐渐上升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围观群众还是餐饮从业者,都要从西贝与罗永浩一企一人的输赢大战中跳出来,看到预制菜市场更远的未来。
在宏观定义之外,预制菜相关的生产加工环节还需要有更为细致的行业标准,明确原料、工艺、标识等要求,这是打消模糊地带,弥合餐饮端和消费端认知温差的前提。
此外,有关部门还要回应好消费者对餐饮透明化的诉求。目前来说,"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并不具备强制力,只有进一步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才能避免抵触情绪误伤更多企业,阻碍预制菜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