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八定旱涝"--这句流传千年的农谚,2025年5月15日迎来验证时刻。作为泰山庙神诞辰,这一天在民间被赋予"祈嗣日"美名,更因气候关联性成为预测夏季旱涝的关键节点。
农谚解码:
• "细雨绵绵,梅雨四十五天":若明日细雨连绵,预示梅雨季将长达45天,三伏天雨水充沛;
• "晴空万里,三伏旱象初现":若明日晴空万里,则三伏天可能面临干旱威胁,河流干涸风险增加。
【气象数据与农谚"碰撞":今夏旱涝格局初现端倪】
"四月十五"的前兆已现
• 5月12日(农历四月十五)全国降雨集中在青藏高原、西南及东北地区,多数地区晴空万里;
• 农谚"四月十五晒河底,六月无水洗筲箕"预示,长江中下游今夏或现旱情,华北、东北、华东中北部则需防洪涝。
"三伏天"气候特征预判
• 2024年三伏天(7月15日至8月23日)呈现"高温日数多、降水总量少"特征,平均气温29.7℃,高温日数达14天,创近十年新高;
• 降水分布不均,中伏后期(8月9-10日)现暴雨,但整体雨量仍偏少,印证"旱涝并存"可能性。
"副热带高压"的幕后推手
• 气象专家指出,副热带高压提前控制大气层,将导致南方持续晴热,北方则因冷暖气流交汇出现强降水;
• 2025年夏季,华北、东北、华东中北部等地降水偏多,黄河流域中下游、辽河流域汛情或加重;华东南部、华中南部、华南北部则需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