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量大小决定寿命长短?研究发现:饭量减少13,寿命延长35

2024-11-24 16:29  搜狐

在我们的日常中,一句常说的话是这样的:"人的一生中可吃的饭量是固定的,少吃可以延年益寿。"这套理论看似荒诞且无科学依据,然而,近期的研究发现,这个看似荒诞的说法其实并非全无道理。

那么,"少食可延寿"究竟是科学,还是谣言?

研究发现:
饭量减少1/3,寿命延长35%!

当然,我们无法准确预测每一个人能吃多少饭,也无法从统计学角度上将食物摄入与寿命直接相连。但是,在2022年5月,《科学》期刊上发表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一项研究。

2022年5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发现:少吃点可以将动物的寿命延长10%,并且在合适的时候少吃,可以将动物的寿命延长35%!

首先,为了证实这一理论,科学家们将数百只小鼠分成两批,其中一批允许其自由进食,而另一批则在正常的食量基础上减少了30%至40%的食物摄入(即饮食量降至三分之二,大致等同于吃到七成饱)。

研究结果表明,没有饮食限制的小鼠的平均寿命为792天,然而,那些食量受控的小鼠寿命平均增长了83天。尽管这个数值似乎并不引人注目,但它实际上意味着生存期延长了10.5%。

其次,研究人员发现,在新陈代谢活跃时段进行喂食,小鼠的寿命又可以额外延长25%,使得总的寿命延长率达到惊人的35%。换句话说,不仅是"少吃",还要"在合适的时间吃"。

这个研究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节制饮食不意味着饿肚子,而是以一种科学的方式,调整我们的饮食习惯和摄入量,以此来增强我们的身体健康,并最终延长我们的寿命。

"吃饭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吃饭,作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每天都在进行。它为我们的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和能量,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健康。然而,每个人的饮食习惯、饭量都有所不同,有的人吃得多,有的人吃得少。

吃饭时也要专注,不要玩手机、追剧。这样大脑更容易感受到吃饱与否。边吃饭边看手机、刷剧,很容易导致一直看、一直吃,无形中吃多了。此外,感觉吃得差不多了,就离开餐桌,否则可能一边坐着就忍不住再吃一点。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