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去世8套房子给非亲生女儿4套半,三个哥哥不认同

2025-09-28 09:41  头条

外人一听,这家里还真不省心。老人没了,几个孩子里面有一个还是小时候抱养来的。原本四兄妹,闹起来,屋里气氛能结冰。

有的人说,抱养的有啥资格跟亲生的抢。其实,小时候一起长大的,吃一样的饭,啥亲疏。宋女,她小时候就是这个家抱回来的,都叫她妹妹。大了以后去广东了,结婚生娃,每年回老家一次,孩子也跟着跑。

"老人去世后,八套房子,宋女说爹都说好了,给她三套。三位亲哥死活不认,那边说妹妹照顾得不多,这边说自己给的钱没少,回老家还顾了病床"

为啥滑到能报警求助?还是房子太多。老父一生苦攒,最后剩下八套,就怕死后兄妹翻脸。宋女说父亲在世时,自己来照顾过,家里花钱也出了,白纸黑字还有录的视频,糖尿病、老人跌床啥都跑医院。她手里存着两个遗嘱,一个写三套,一个录像中老父说这都是女儿的。哥哥们都不认,说爹糊涂了让妹子给哄着签,现场没个老师证人,也没全体在场。乱。

"钱更说不清,三个哥哥查账追了好几遍,发现父亲之前有上百万进账,妹妹说那是治病和生活的钱,都得落自己口袋了才好办。最后还出来一场钱退还,四十多万直接打回去"

大家问,远在外地的女儿,到底对家到底有多少贡献?有些话藏着说,亲的跟亲的,异乡嫁出去,心不在本地。看热闹的指责她:你只出现在需要分家产的时候!她回答,爹妈养我,我尽的孝一样不缺,节假日都回,谁说远嫁不算亲人?

每家都有那种只回来几次的亲人。真遇到这种事,最后伤的是啥?原先一起喝酒吃馍的人,撕破脸倒成了冤家。房子到底应该怎么分?有人拿证据、有人搬道理,最后全是情感账。这事没人能说公道,谁也没站在对方的位置想一想。

"说到遗嘱,刺眼也管用,公证没做全,信谁?兄弟说要给她一套,她嫌少,拿俩就退让了,但嘴上不认,天亮了也解不了疙瘩"

还有些老人,看了这事心里发慌,自己是不是也别指望兄弟姐妹能顺顺把事聊拢。都觉得孩子大了,讲点情面,结果人一没了,谁也不服谁。村子里都议论,谁站着说话不腰疼。很多家庭到全指望生前说几句。要是不说清,留一屋子人闹。

有网友说,老人生前给谁多分点儿都不行,子女只有一个想法,都该公平,哪怕钱都归大孙子管,谁都能记恨到天荒地老。也有说远嫁女儿,养大了就该走,家产留给儿子天经地义。可宋女也说,抚养一场,感情全在这了,凭啥我就只能站在门外听分家?

亲人这东西,真到要分钱的时候,一个一个都比外人还冷。谁当年花了力气孝顺,谁在身边熬的夜,谁该拿大头,全凭嘴皮子。有人怕被兄弟妹妹骂狠,最后提前把家产分在明处,白纸黑字还不成,回头还能翻案。底下的老人看着这一切,不知道是羡慕还是发愁。

宋女又说了:要真的只给两套,她认了。要的不是多一套少一套,是真心。

有时候,抱养跟亲生就差个名分,外人看着全是事,到底哪头轻哪头重,没人真说得清。再一吵,感情的帐,比钱难结。楼下邻居都在议论,这年头,钱是定心丸,亲情不值钱。可谁愿意家里气氛弄成这个样?

"分完家还想是一家人,不如一开始就直接签合同,人在一天,心就在一天,说完了也别记仇"

想让后辈别吵,得给清楚,也别指望只靠嘴。村里老人说,活着时心里要有谱,别让孩子落个怨气。兄妹搅和在一起就是搅不清,这事早晚都得过。

大家都说怕遇上这事情,可谁家都快轮到了。兄弟姐妹还都是愿意多说两句,怕的就是阴沟里翻船。家里还有带孙子的忙着,谁也不想走到头来只剩下各自的记仇。

说最后一句,邻居也懂,钱别搅了劲,兄弟有时候也不如邻居亲。如果有话好好说,还能留下点念想,太犟了啥都变了味。

你说,分钱的时候该不该多想想情分?最后真落到自己头上,又有几个人能过得去那个坎?老人都是望着墙叹口气,指望孩子们别闹僵。现实一冲进门,情仪全打了折扣。

家里有点闹心事,不想掺和都不成。也是唉,谁想家变了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