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水牛"行情将如何演绎?
回顾历史长河,股市上涨并非必然依赖经济向好,即便在经济下行阶段,牛市也有可能出现。
比如,1999年"5.19"行情中,二季度GDP同比下滑至且通缩压力加剧,但降息、券商增资等政策密集出台,叠加美国科技股牛市映射,A股科技板块爆发,上证指数两个月内上涨60%,揭示政策底领先市场底,科技成长板块往往成突破口;
2014-2015年"杠杆牛"里,GDP增速放缓但央行连续降准降息,两融余额从4000 亿飙升至2.27万亿,推动上证指数从2000点涨至5178点,表明流动性过剩可短期脱离基本面,但需警惕杠杆资金撤离引发的剧烈调整;
2020年"疫情牛"中,一季度GDP同比大幅走低,但全球央行放水与国内复产政策推动,创业板指年内涨幅超60%,提示危机后的修复行情爆发力强,但需关注政策退出节奏。
对于当前牛市,仍有多重力量支撑。在政策层面,政府通过股市财富效应破解"有效需求不足"的诉求尚未完成,鉴于居民资产中房产占比高达77.7%,房价下跌持续压制消费意愿,而慢牛行情能够有效提升居民财富感,进而激活内需潜力。外部环境方面,风险呈现缓和态势,美国推迟对华加征关税的举措减轻了出口端压力,同时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高达94.3%,为市场带来了宽松的外部流动性支持。流动性宽松的持续更是重要支撑,财政端上半年发债规模达8.9万亿,叠加超3000亿平准基金的托底作用,形成了"定向放水+精准灌溉"的资金供给机制,为牛市行情注入了强劲动力。
3、历来,三季度都是全年经济相对低位,在当前经济修复不强之下,此轮牛市是否还会延续,或许关注三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