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十三陵只开放参观四座帝陵,而清朝皇陵却基本都开放参观?(2)

2025-04-13 17:22  头条

明十三陵中除了思陵的地宫被打开破坏之外,还有明神宗的明定陵地宫也被打开,只不过明定陵地宫被打开不是遭到盗挖而是被考古发掘。

1956年时,在历史学家吴晗先生和郭沫若先生牵头向国家申请下,国家同意打开明成祖朱棣的明长陵进行考古发掘,但由于明长陵地宫入口隐蔽,考古队一直没能寻找到地宫入口,正好当时明定陵出现了坍塌现象,于是专家们决定先对明定陵进行考古发掘,拿明定陵练手为发掘明长陵做准备。

就这样明定陵被考古发掘打开,但由于当时考古技术落后,明定陵地宫被打开后,很多珍贵的文物出土风化遭遇了"见光死",酿成了考古史上的一场悲剧。

有鉴于明定陵的考古悲剧,国家当即叫停考古发掘,不准再继续发掘明长陵,并及时出台文物保护政策,规定不再对古墓进行主动考古发掘,只对已确定被盗挖的古墓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所以明十三陵中只有明康陵和明思陵被盗毁过,明定陵是被考古发掘打开,可以说明十三陵基本都保存的非常完好。

由于明定陵的地宫打开了,因此明定陵地宫也被对外开放参观,而明思陵地宫基本已毁,不存在开放参观的价值,至于明康陵则是因为地宫保存完整自然就不会再开放了。

也正是由于明十三陵基本都保存完好,因此国家为了更好的保护明十三陵,所以才只开放了极少数景区。清东陵则是由于被盗严重,国家修好后也就对外开放了,但是清东陵对外开放的也基本都是地面建筑,同样,清西陵也基本保存完好,开放的也都是地面建筑。

明十三陵老化厉害,国家需要逐步修缮

不论是明十三陵还是清东西陵基本开放的都是地面建筑景区,连地宫都对外开放的只有明定陵、清裕陵、清定东陵、清崇陵四座陵寝。

即便是清东陵基本都被盗挖,地宫也全都被打开了,但是也只开放了清裕陵和清定东陵,像康熙的清景陵地宫是基本不会对外开放了,景陵地宫被盗的非常惨,而且还时常出现积水问题,根本就不适合游客参观。

明十三陵的地宫基本都保存完整,按照现代的文物保护政策是根本不可能对外开放的,而明十三陵的地面建筑都不对外开放还在于它的年代过于久远。

按照史料记载,明十三陵始建于永乐七年(1409年),最后到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崇祯帝的明思陵改造完成,共计是236年。

最早建成的明成祖的明长陵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最晚的明思陵至今也已经有三百余年历史,所以明十三陵的建筑年代过于久远,几百年来历经风雨战乱,现在如果再大范围对外开放参观,那么会加剧它们的损耗。

这也是明十三陵至今不会全部开放的主要原因,而且国家目前也正在逐一修缮明十三陵,相信当国家修缮完成后,未来明十三陵的地面建筑将会全部面向公众开放参观。

在2021年时,明武宗的明康陵修缮陆续完成,这时候国家就选择了陆续开放了明康陵地面建筑为景区。

其实在明十三陵中以明康陵被毁的最惨,李自成起义军曾经焚毁了明康陵地面建筑,后来清高宗乾隆皇帝下旨为明康陵进行大规模翻修,可是自乾隆时期之后,明康陵再未被翻修过,进入2000年以后,明康陵的地面建筑已经严重的风化即将损毁,2003年时,国家正式启动翻修明康陵计划,投入了3800万元对明康陵进行抢救式修复,直到这次修复计划陆续完成后,国家才正式对外开放了明康陵。

所以国家是会有计划的对明十三陵进行修复,只有修复完好之后,才会陆续正式对外开放明十三陵的全部地面建筑景观。

而相比之下,清东西陵则要比明十三陵年轻很多,要知道清东陵最早建成的清孝陵至今也不过300年,最晚的清崇陵至今才100多年。

即便清朝统治者会不定期对明十三陵进行维护翻修,但是肯定不如对待自家皇陵用心负责,所以清东西陵建的时间比明十三陵晚很多,日常保养维护也比明十三陵更好,因此清东西陵不需要像明十三陵那样需要大规模翻修维护,自然开放的景区也就比明十三陵多很多了。

写在最后

因此由于清东西陵被盗的比较多,加之保养翻修比明十三陵更到位,所以清东西陵的开放程度也就比明十三陵高多了。

未来国家肯定会陆续开放明十三陵其他帝陵的地面建筑供游人参观,不过开放的肯定只能是地面建筑了,未被打开的地宫未来肯定是不会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