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准备完成自己关税大计的最后一步工作,也就是向美国剩下的一百五十多个贸易伙伴发出关税信函,正式告知其将面临的税率。
之所以现在还捏在手中,没有第一时间发出,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与美国的经贸合作规模有限,无论是向美国开放市场,还是说承诺免除对美关税,都没有太多的吸引力,即便他们想和美国谈,优先级也高不到哪里去,前面有一大票国家都在等着。
【特朗普宣布,将对一百五十多国发出关税信】
所以这第二批关税信,与其说是最后通牒,不如说特朗普从一开始就打算让这些国家当自己关税政策的背景板。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错过那种"仪式感",反复纠结于最终税率,究竟是定在10%,还是稍微提高到15%。只是到了这个时候,税率的变化不外乎是一个没有意义的数字游戏,唯独特朗普乐此不疲。
回过头来看特朗普当初宣布无差别关税时的豪言壮语,我们不难发现,短短4个月下来,他所推崇的关税政策经历了十分严重的缩水。
首先是公布之后,美国市场出现剧烈震荡,在各方压力下,关税政策推出没几天就暂缓3个月,从而给各个贸易伙伴,同时也是给美国自己留下谈判的余地。
【对于那些小国,这可谓一场"无妄之灾"】
紧接着,美国就和中国打了一场高烈度的关税战,一个月下来一无所获不说,还被中国的各项反制措施搞得十分焦虑。
换个角度来看,关税战很大程度地推动了中美谈判的进程,让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坐回谈判桌,放弃把"美国优先"强加于中美经贸关系之上。
所以中美新一轮经贸协议,进展反而是最快的那个,美方也时不时透露点消息出来。像是美国财长贝森特,不久前还出面暗示,没必要担心中美谈不成,必要双方"休战期"还会继续延长。
反观曾经被白宫高调宣传的美英贸易协议,到现在还没个下文,然后是印度、越南等,特朗普嘴上说着即将达成协议,不过现阶段,各路媒体都清楚,他的一面之词实在是不太靠谱。
【贝森特出面表示中美谈判前景积极】
至于其他国家就更不用说了,特朗普第一轮关税信发出后,它们虽然有了些紧迫感,但因为美国的要求过于苛刻,谈判进程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停滞。
再然后,就是第二轮关税信了。特朗普实在没有耐心,和那些贸易伙伴一个个达成协议,于是只能采用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无论谈成谈不成,都视为美国对外经贸的"最终形式"。
在走完这个流程以后,他还得把注意力放回与几个主要贸易伙伴的谈判上来,比如说中国、日韩、东盟国家等等,讨论协议的最后细节,争取在8月前达成协议,这是特朗普制定的新期限。
越南、印尼等东盟成员国,目前都接近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只是或多或少都作出了不小的让步,比如说印尼完全对美国开放市场,免除对美关税,却也只能换来税率的一定减免,谈不上有多么公平。
【美欧谈判已经陷入僵局】
至于美欧那边,别说达成协议了,都没开展过一次像模像样的谈判,欧盟甚至还没来得及好好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特朗普就已经失去耐心,多次表示自己对美欧协议"漠不关心"。
然后是日韩,日本的态度倒是强硬,因为特朗普的条件已经触及底线,石破茂甚至放话出来要"赌上国家利益战斗,不能被对方看扁";
韩国则是还在纠结,又不想得罪自己的美国盟友,又不想被动地达成一揽子协议,从此在任何议题上都只能看美国的脸色,半点自主权都没有。
而且以上这些国家,既要与美国谈判,又要留神中国的警告。中国乐见它们与美国解决经贸冲突,但不能够以损害第三方利益为代价。这里的"第三方",其实指的就是中国。
只要特朗普还打算用所谓的"关税同盟"和中国讨价还价,那么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谈判,势必受到影响,寸步难行。
【一百五十多张关税信,是特朗普的"气氛组"】
说到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特朗普的无差别关税,不是说暂缓上三个月,就能在期限之内产出具体成果,哪怕是美国最忠实的盟友,也不乐意在"美国优先"这个概念下无条件地妥协。
美国内部对关税政策也是评价不一,各界至今都对4月初的那场震荡心有余悸。有鉴于此,新的宽限期一到,特朗普未必不会找个借口,继续暂缓下去。
如今关税政策已经成了一把双刃剑,对外是个相对有效的谈判筹码,毕竟美国确实还是世界上最大的逆差国,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谈判中取得主动权,眼下也只有中国会对此完全不买账;
而对内,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就是美国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没人希望它真的落下来,可以确定的是,一旦关税政策全盘落地,特朗普的支持率势必跟着触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