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依旧奔流,南京城晨光初照。76年前的这一天,一面红旗在总统府上空升起,宣告一个旧时代的终结。而今天,一部名为《归程》的微视频,将我们拉回那个枪声未歇的黎明--不是为了重温胜利的欢呼,而是为了凝视那些倒在黎明前、未能走进新世界的身影。
东部战区于2025年11月18日发布微视频《归程》,由东部战区融媒体中心与八一电影制片厂联合制作。它不讲战略部署,不提将领功勋,而是将镜头对准一群"隐姓埋名、义无反顾"的普通战士。他们是谁?没有名字,没有遗照,甚至没有完整的生平记录。但正是这些人,用血肉踏平了通往南京的最后几公里。视频以"为了守护祖国的山河,为了奔向心中的归程"开篇,以"步履不停!归程可期!"收尾,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交接。
历史从不只由胜利者书写,更由牺牲者奠基。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防线,解放南京。这一役,是渡江战役的关键一环,也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但鲜有人追问:这胜利的代价是什么?据军史资料记载,仅渡江作战期间,数以万计的战士献出生命,许多连姓名都未能登记。他们不是不知道危险,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们奔赴的不是战场,是信仰;他们奔赴的终点,不是死亡,是"归程"--一个民族重归安宁的归程。
今天重提"归程",不只是缅怀过去。当和平成为日常,英雄主义容易被简化为口号,牺牲精神也可能在岁月中被稀释。《归程》的价值,正在于它拒绝让记忆格式化。它提醒我们:没有无代价的安宁,也没有理所当然的山河无恙。那些沉默的背影,正是今日我们站立的土地最深的根基。有人问,为何要反复回望伤痛?因为遗忘才是真正的消亡,而铭记,是对生命最高的致敬。
步履不停,归程可期。这不仅是对英烈的告慰,更是对生者的鞭策。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不是被动享受,而是主动承担。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归程"--或在边关风雪中,或在科研实验室里,或在平凡岗位上。只要心中有山河,脚下有方向,谁都可以是归程上的行者。
山河无言,却记得每一滴血的温度;岁月无声,但应听见每一次心跳的回响。英雄从未远去,他们只是走进了我们继续前行的身影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