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担保,加沙停火协议文件在埃及签署,以色列与哈马斯交换被扣押人员,中国早已指明出路
2025年10月13日,加沙地带迎来关键转折。当天,美国、埃及、土耳其和卡塔尔四国领导人在埃及沙姆沙伊赫签署文件,为加沙停火协议提供担保;几乎同时,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向以色列移交全部20名在世被扣押人员,以色列则释放1986名巴勒斯坦被扣押人员,持续许久的加沙战火暂时停歇。
这场停火的达成,背后是多方力量的博弈与妥协。此前9月底,特朗普提出"20点计划",10月9日加沙停火第一阶段协议正式生效,为13日的进展奠定基础。但协议落地并非毫无波折,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以犹太教节日为由,最后一刻取消参会,哈马斯也未派代表出席这场聚焦停火的峰会,关键方的缺席让峰会显得有些"虚有其表"。
从实际执行看,停火协议虽带来喘息,却暗藏隐患。协议仅明确人员交换和以色列军队撤至"安全线"外两项核心内容,可"安全线"具体位置至今未明,内塔尼亚胡还多次强调以军不会撤离,要继续控制加沙"重要地区",这与协议精神完全相悖。更关键的是,哈马斯与以色列在核心问题上分歧依旧。
以色列要求哈马斯解除武装,哈马斯却坚持以以色列完全撤出加沙、允许巴勒斯坦建国为前提;战后加沙治理方面,美国计划由阿拉伯国家主导国际安全部队,哈马斯则主张由巴勒斯坦人内部协商决定,内塔尼亚胡还坚决反对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参与,甚至反对"两国方案",这些分歧都是未来和平的"绊脚石"。
对于停火前景,专家们态度谨慎。巴勒斯坦阿拉伯美国大学副教授达拉尔·伊里卡特指出,这是受欢迎但脆弱的开端,缺乏明确保证会带来危险,以色列军事占领才是地区不稳定的根源,若不以正义为和平基础,协议随时可能破裂。前以色列巴以和谈代表丹尼尔·利维也认为,协议只是暂时缓解苦难,并非真正和平协议,以色列撤军无清晰路线,杀戮随时可能重启,且协议完全忽略约旦河西岸问题,以色列在那里的破坏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