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已定!反华急先锋上位,中方重磅反击,野田佳彦立场突变

2025-09-13 20:51  头条

日本政坛这阵子闹得沸沸扬扬,石破茂才当了不到一年的首相,就在2025年9月7日宣布要辞职了。这事儿来得突然,但也算意料之中,因为他的自民党在今年7月的上院选举中栽了个大跟头,执政联盟丢了多数席位。石破茂自己说要负责任,不再参选党魁,这样一来,自民党内部就得赶紧选新头头,谁当上党总裁,谁基本就是下一任首相了。现在还没定下来,但呼声最高的几个候选人里,高市早苗这号人物特别扎眼,她被很多人贴上反华急先锋的标签。要是她上台,中日关系估计得再起波澜,中国这边已经放话要做好准备应对。话说回来,在野党那边,立宪民主党的野田佳彦最近调头转向,立场变了不少,这也给整个局面添了点不确定性。咱们一步步来说说这背后的门道。

先说说石破茂为什么下台。他是2024年9月27日当选自民党总裁,接棒岸田文雄上台的。那时候,自民党内部派系林立,他靠着基层支持和强调国防改革、农村振兴的口号赢了。但上台没多久,就赶上2024年10月27日的众议院选举,自民党和公明党的联盟丢了多数席位,只能凑个少数派政府。接着,今年7月20日的参议院选举又是一场惨败,联盟席位从多数滑落到少数,党内右翼势力和老派人物开始对他施压,指责他没处理好政治资金丑闻、米价上涨和美日贸易谈判这些事儿。石破茂一开始还硬扛,想先敲定跟美国的贸易协议,降低关税啥的,但党内分裂太严重,他终于在9月7日的记者会上认栽,说要让位给新人,避免党派进一步撕裂。这下,日本政局进入真空期,股市都跟着晃荡, Yen汇率也跌了,市场担心政策不确定性会拖累经济复苏。

现在焦点转到自民党领导选举上,预计9月底或10月初举行。候选人不少,但前几名是小泉进次郎、林芳正、茂木敏充和高市早苗。其中,高市早苗的势头最猛。她1961年生人,早年从神户大学毕业,进过松下政经塾,1993年首次当选众议员,后来加入自民党,当过好几任大臣,包括总务大臣和经济安全大臣。她跟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关系铁,安倍生前就力挺她。2021年和2024年的党魁选举,她都进了前三,2024年第一轮还领先过,但最后输给了石破茂。现在石破茂下台,她第一时间表态要参选,党内保守派和右翼支持者挺她,觉得她能重拾安倍路线,推动自卫队扩军和宪法修改,尤其是第九条,那条禁止日本发动战争的条款,她一直想改掉,让日本能更主动参与国际事务。

高市早苗的反华立场特别突出。她多次公开批评中国在知识产权上的做法,说日本得减少对华经济依赖,推动供应链多元化。她还支持加强日美同盟,拉着美国制定针对台海的作战计划,甚至想搞日台联合军演。2025年5月,她访问台湾,跟当地官员会面,提出组建日本、台湾、欧洲、澳大利亚和印度的准安全联盟,这事儿在中国外交部那儿炸了锅,发言人刘建超直接点名批评,说日本在给反华势力搭台。她还老去靖国神社参拜,那地方供着二战战犯,她2007年、2014年、2016年、2020年和2024年都去过,有几次还是以内阁成员身份去的。

这在国际上争议大,尤其在中韩两国看来,这是美化军国主义历史。她反对同性婚姻,说要保护传统家庭结构,还反对女性继承皇位,觉得会破坏日本的社会基础。在移民问题上,她也强硬,认为大量移民会动摇日本文化,得优先保护本土遗产。总之,她要是当上首相,日本的外交政策估计会更鹰派,对华态度更硬,中日经济合作可能受影响,虽然两国贸易额巨大,日本企业在中国有大把工厂,中国市场也吸纳了不少日本商品,但政治摩擦一上来,供应链就得遭殃。

中国这边对日本政局变动一直盯着。外交部外长王毅在2025年3月7日的记者会上就说过,日本得遵守中日四个政治文件,推动互利战略关系,别在台湾问题上瞎掺和。202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王毅提醒日本要警惕军国主义复活,坚持和平宪法,走和平发展路子。中国欢迎合作,比如今年3月两国谈了20个项目,涉及节能环保、养老服务和第三方市场开发,这些都是互惠的。日本半导体原料离不开中国进口,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在日本也卖得火。但要是日本新首相像高市早苗那样在台海问题上挑事,中国视作触碰底线,不会坐视不管。外交部发言人多次表态,中国有实力维护主权,朋友来有酒,豺狼来有枪。经济上,中日你中有我,闹僵了对谁都没好处,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多,供应链一断,损失巨大。中国不主动惹事,但会沉着应对,保持定力,推动亚洲和平。

在野党这边,野田佳彦的动静也值得说说。他1957年生,父亲是自卫队伞兵,早稻田大学毕业,也进过松下政经塾。1993年当选众议员,2009年民主党上台后,他干过财务大臣,2011年到2012年当过首相。那时候,他推动消费税从5%涨到10%,说为了财政健康,还国有化了尖阁诸岛(中国叫钓鱼岛),引发中日摩擦。他支持集体自卫权,也去过靖国神社,立场偏鹰派。但民主党2012年大选惨败后,他辞了职。2020年加入立宪民主党,2024年9月23日击败泉健太,当上党首。那之后,他的调子变了。2025年7月上院选举前,他呼吁暂时降低食品消费税,说要减轻老百姓负担,这跟以前的增税政策反差大。

党内分析,这是为了拉票,吸引关心民生的人。选举中,立宪民主党席位比2019年多了4个,虽然没翻盘,但野田推动党向中间靠拢,软化对自民党的攻击,更多谈经济问题,避免直接反华言论,怕得罪选民。现在,自民党联盟失势,他展露上位意图,可能会跟自民党谈合作,稳定政府。但他过去对华强硬的底子还在,只是现在策略性调整,焦点转到国内议题上。

除了高市早苗,其他候选人也有看头。小泉进次郎是小泉纯一郎的儿子,年轻有号召力,主打改革和环保,但党内保守派不待见他。林芳正外交经验丰富,偏温和。茂木敏充是第一个正式宣布参选的,强调经济刺激。这些人竞争激烈,自民党内部派系博弈多,选举结果难料。要是高市赢了,日本可能更亲美反华,推动自卫队升级,对台支持加强。中国会怎么应?估计外交上继续施压,经济上保持合作,但底线不让步。野田佳彦的变卦也提醒大家,日本政客为选票啥都干得出来。整个亚洲格局可能因这事儿微调,日本经济联系深,闹大了大家伤元气。希望新首相明白,和中国相处,得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对抗只会自讨苦吃。日本政坛这出戏还得演下去,咱们拭目以待,看谁笑到最后。

话说日本政局动荡的根子,还得从自民党长期执政说起。从1955年建党以来,自民党几乎垄断权力,但近年丑闻不断,政治资金问题、派系斗争,让民众不满。石破茂上台时,本想改革,但赶上全球通胀、美中贸易战,日本夹在中间难做。米价上涨是因为政府政策失误,外加气候因素,民众买单。美日贸易谈判,石破茂想降关税换取支持,但党内觉得他让步太多。现在新领导选举,自民党得反思,怎么重获信任。公明党作为联盟伙伴,也在观望,怕被拖累。在野党如国民民主党玉木雄一郎,也在搅局,说不定组阁时有惊喜。

高市早苗的崛起,反映日本右倾趋势。 Nippon Kaigi这个组织她是成员,主张历史修正主义,强调国家主义。她批评中国经济做法,不是空谈,还推动法案加强经济安全,审查外资。她的外交观,受安倍影响大,安倍时代就搞印太战略,对华围堵。现在她要上台,可能会加速这套路子。但日本经济依赖中国出口,2024年贸易额超3000亿美元,真对抗起来,日本中小企业先倒霉。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日本市场份额涨,半导体原料反过来。中国外交策略是分化,欢迎温和派合作,对鹰派亮剑。像2025年7月10日的中日外长会晤,就谈经贸,交换文件,强调互利。

野田佳彦的转变,更接地气。他以前当首相时,强推增税,民众怨声载道。现在变了,2025年2月批评石破茂对国际争端回应弱,7月选举时街头喊减税。这不是心血来潮,是算计。立宪民主党想扩大支持面,从左翼向中右移,吸引中间选民。他对华过去支持集体自卫权,但现在少提,焦点在民生。党内有人说,这是为重新执政铺路。要是自民党选出弱势领袖,野田可能发起不信任案,逼宫。

中国会继续观察,推动对话。两国经济绑紧,真打起来谁都输。亚洲和平靠合作,不是拆台。日本新首相谁定,中日怎么处,得看实际行动。中国不怕事,但求稳。整个事儿告诉我们,政坛如战场,变数多,关键看谁玩得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