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泽乡起义后,陈胜为何一定要除掉吴广?司马迁的评价,一针见血

2025-05-22 17:04  搜狐

大泽乡起义后,陈胜为何一定要除掉吴广?司马迁的评价,一针见血

公元前209年7月的一天清晨,阳光已经洒满大地,秦二世胡亥还沉浸在阿房宫的奢华被窝里,怀抱着美丽的姬妾安睡。就在此时,外面忽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打破了宫中的宁静。赵高慌张地冲进来,语气急切地报告道:"陛下,大事不好了!"

胡亥迷迷糊糊地从被窝里探出头,皱着眉问道:"什么事?怎么如此慌张?破坏了寡人的美梦了。"

赵高急得几乎喘不过气来,"皇上,陈胜、吴广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部)起义造反了!"

胡亥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陈胜是谁?哪个地方的将军?"

赵高有些支支吾吾地回答,"他们……他们本是去守边的壮丁。"

胡亥听后一笑,"壮丁造反?能有什么了不起的?派一千人把他们平定了就行了。"他毫不在意,接着重新钻回了被窝,继续睡去,仿佛一切与自己无关。

的确,起义军人数不多,只有几百人,武器也不过是农民的锄头和铁锹,似乎根本不足以对强大的秦朝政权造成威胁。然而,谁能料到,一点星星之火居然能引发大火,起义军逐渐壮大,拉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正如火山的爆发,人民的愤怒像岩浆般喷涌而出,甚至开始吞噬秦朝强大的根基。短短一年的时间,这支最初只有几百人的起义军,已经发展到几十万人的规模。

然而,尽管起义军如火如荼,陈胜和吴广的反叛最终以失败告终,黯然落幕。尽管他们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一度震撼了天地,但如流星划破天际,短暂而辉煌,终究转瞬即逝。

这一切的原因,除了秦王朝的铁腕镇压外,陈胜个人的局限性也是关键因素之一。他缺乏宽广的胸襟,不能用人如器,这使得起义军的内部不和,最终导致了这场反抗的失败。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曾以其强大的军队横扫六国,统治者秦始皇几乎摧毁了所有的敌对势力。秦军的战斗力强大得几乎无敌,但秦始皇的暴政也在埋下祸根。暴力镇压知识分子,严格控制思想自由,横征暴敛,强制征税与劳役,民众的痛苦不断累积。特别是他的大规模工程和无节制的政治打压,导致了秦朝最后的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