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300名抑郁症患者发现:患病半年前,他们身体出现了这些信号

2025-05-16 09:07  头条

有个朋友,最近确诊了抑郁症。

这半年,她的身体总是隔三岔五出问题。

不是容易 头晕,就是 背痛、腰疼,胸口闷。

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并无大碍,我们觉得她想多了,让她出去走走。

她虽然提不起兴趣,也坚持外出放松。

但出门这件事,让她很苦恼。

穿什么衣服、要不要带包、几点出门。

这些小问题,竟然让她崩溃到大哭!

终于在一个周末,她昏昏沉沉睡了两天,起床都觉得困难。

去精神科检查,医生说,这是抑郁了。

她已经沉浸在"抑郁情绪"里很久了。

而身体那些无常的反应,其实就是求救信号。

你了解你的身体吗?

其实,心理和身体健康是相通的, 当情绪出问题,身体也会给出反馈。

这些身体发出的信号,可能是在暗示你"生病了"。

低落攻击大脑,导致注意力变差

有抑郁情绪的人,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 容易陷入情绪低落。

这种低落,和心情不好还不一样,会带来 身体反应能力的变化。

前段时间,我接诊了一个14岁的男孩。

这个孩子,已经厌学很久了。

上课总是听不进去,分心走神,成绩也一路下降。

老师找他谈话,他什么也不说,就低着头掉眼泪。

有时候让他背个课文,叫好几遍才站起来。

站起来之后,支支吾吾半天,也不记得老师问的啥。

家长并没觉得不对,还唠叨孩子贪玩,没收了漫画书。

谁知,这个男孩竟然离家出走了!

找到时,男孩在长椅上闭着眼睛,把家长吓个半死。

孩子持续低落,找不到原因,才想起来检查心理。

结果,孩子被确诊为中度抑郁。

为什么情绪低落,注意力差,也是抑郁前兆的反应呢?

医学表明:

人在情绪低落时,大脑中儿茶酚胺物质浓度会升高。

这会让大脑血管收缩变细,导致脑组织缺血和缺氧。

从而引起 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的症状。

更严重的,还会出现 头痛、头晕和睡眠障碍。

其实,心情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生活中每个人都很常见。

然而,如果当你的注意力,差到很难看完一本书,听完一首歌。

脑子里,总是一遍遍思考、过度反刍。

情绪低落到忍不住哭,大脑总是忘记刚发生的事。

这说明,抑郁情绪,已经影响你的正常生活,需要引起重视了。

懒惰攻击四肢,导致身体疲惫

有句话说得好, 抑郁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

患上抑郁的人,就好像沉入了一片大海,完全没有求生的欲望。

因为正常的生活社交,对他们来说太累了。

在《我会一直跑,跑到太阳下山》这本书里,作家大卫这样写道:

多希望某天早上醒来,就会恢复健康,而且变得更加强壮。但直觉告诉我,要康复没那么简单,于是继续早课迟到,没兴趣吃早餐。

大卫抑郁之后,变得心若游丝,敏感到极致。

他没有力气活动,天天闷在屋里睡觉,孩子玩耍的声音,也会使他抓狂。

大卫的状态,就是抑郁的典型特征:

变得懒惰,变得死气沉沉,对什么都没兴趣。

接触过很多抑郁症患者,我才发现--

现实生活中,比大卫说的情况更严重。

有个20岁女孩,来找我的时候,直接穿着睡衣。

而且,她很随意地披着头发,看上去是个很"懒"的人。

她和我说:

今天花了很大力气,才把衣服穿上。

平时经常躺床上睡觉,因为穿衣服、喝水、系鞋带都太累了。

心理学家说, 抑郁会让人的身体,进入"休眠状态"。

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好像都充不进电量了。

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单纯的懒惰。

而是身体的疲惫和反抗,过于激烈。

这就需要警惕,是不是陷入抑郁了。

焦虑攻击睡眠,导致心脏负担重

还有一种抑郁常见的表现,是容易焦虑。

过度焦虑,真的会把一个人彻底击垮。

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的人焦虑时,常常出现两种状态:

要么沉迷睡眠,整天昏昏沉沉起不来;

要么失眠严重,大脑长期得不到休息。

时间长了,这种睡眠紊乱,会给心脏造成极大负担。

之前豆瓣上,有个很火的帖子叫《逛了逛妈妈的淘宝》。

妈妈长期失眠,整个人焦虑无常,全家都讨厌她。

一个清晨,全家人刚包完饺子,商定第二天,带妈妈到医院看失眠症。

但几小时后,妈妈从高楼的窗户一跃而下。

后来经检查,医生说,妈妈的心脏负担也很重。

儿子这才反应过来,妈妈近半年的反常:

整夜睡不着,情绪紧张,不再爱说笑。

体重,也下降到了80斤。

当人焦虑失眠时,身体会产生肾上腺素。

过量的肾上腺素,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增加发生心脏病的风险。

这种危害是不可逆的,等到病入膏肓已经为时已晚。

如何拯救身体,预防抑郁的危害?

上面所说的这些,都是抑郁来临前, 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虽然有些情况,不容易察觉,但是我们不能忽略。

除了察觉,拯救我们的身体, 预防也很重要。

第一,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无论何时,健康永远第一。

想要心理不受伤,我们可以从 身体健康入手。

规律的运动,均衡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都是滋养身体的"良药"。

第二,学会与压力共处

现代生活中,个体的压力无处遁形。

当你觉得情绪不好,状态不佳时,可以尝试暂时性放松。

通过学习一些技巧,如 深呼吸、冥想和瑜伽,来缓解身心压力。

并且定期进行自我关怀, 看看书、散散步,浴缸泡澡,都是放松身体的好方法。

第三,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

保持亲密的社交关系,也是保护心理健康的方法之一。

这里的社交并不是多交朋友,而是去和家人、另一半、密友更加深厚。

分享忧虑,互相倾听支持,是糟糕情绪的重要出口。

第四,关注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绝不是要等到真的抑郁了才需要关注。

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和咨询,学习心理健康方法,和体检一样,是每个人都需要做的。

这样,不仅能及时发现潜在心理问题,还能减少自我伤害。

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关怀自爱,才能拥有阳光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