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拼完横滨,连夜飞到瑞典,孙颖莎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捞着,就被人拿去"带货"了--有人直接扒了她的语音,剪成广告,打着"莎莎亲声"卖土鸡蛋,连王楚钦和全红婵也一起被"团购"。
比赛赢下不到24小时,央视就甩出一句"太过分",把这事顶到热搜。
球迷刷到视频,第一反应是"这声音太真了吧",点进去看见"帮忙妈妈卖鸡蛋"这几个字,差点就信了。
全红婵家门口的果园也被按头"代言",她哥在直播间一脸懵:我们没录过这段。
王楚钦更离谱,人压根没去瑞典,还是被剪了段"感谢粉丝支持"的假语音,配着不知哪冒出来的签名球拍在卖货。
孙颖莎还在场边啃面包补充能量,就听说自己的名字成了流量密码。
这边她刚拿下一局,那边假货又多出几十单。
央视出手挺及时,点名之前,不少粉丝已经把钱转过去了。
官媒一句批评,平台把号封了,但评论区里有人心疼"莎莎拼命赢球,结果被当提款机",也有人自嘲"差点给奥运冠军的鸡蛋付款"。
说到底,就是蹭热度蹭得没底线。
运动员的流量高,粉丝愿意买单,于是有人连夜剪语音、套模版,连语调都不修,就敢往外甩。
打假的速度永远跟不上造假的手速。
孙颖莎17岁空降世界前十那会儿,靠的从来不是流量,是一球一球打出来的。
如今她依旧每天最后一个离开球馆,赢了比赛先说"再练会儿"。
可镜头之外,她得防着别人偷声音、盗名字,比防对手还累。
央视那句话其实挺实在:别让热度变成枷锁。
球迷想支持,直接去现场、买正版杂志;偶像想安心打球,起码先把"假语音"这关守住。
不然下次再夺冠,还得先替骗子擦屁股,谁吃得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