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奥运冠军全红婵在暨南大学完成报到,正式成为2025级运动训练专业的一名新生。这一消息引发全网关注,不少网友猜测这是否意味着她将逐渐淡出国际赛场甚至退役。
知情人士近日向媒体透露:"现在全红婵正在正常训练,努力备战即将开始的全运会。(大学学业)不会对她的训练造成什么影响。"
全红婵入读暨南大学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登上热搜榜。一些网友担心这是她告别跳台的信号,甚至猜测可能是退役的前兆。
9月13日,暨南大学秋季学期迎新日,全红婵来到学校体育学院办理报到手续,领取了学生证和新生礼包。当晚,暨南大学体育学院举行2025级迎新大会,为每位新生拍摄入学纪念照。
拿着"忠信笃敬"和"983大学"的KT板,全红婵拍下了在暨南园的第一张留影。她还带来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件亲笔签名的巴黎奥运会出场服,送给暨大体育学院。
今年5月,全红婵因脚腕旧伤复发退出了在武汉进行的全国跳水冠军赛。随后,7月份的新加坡世锦赛参赛名单中也没有她的名字。
据了解,全红婵回省进行康复治疗,继续养伤,同时积极恢复,争取尽快克服伤病困扰,回归训练比赛场地。
5月23日,中国跳水运动员谢思埸发布与全红婵的同框视频。视频里全红婵为师兄加油,并对退赛进行回应。她表示退赛是因为脚腕旧伤复发,自述近期状态不错,"感觉挺好的"。
暨南大学为全红婵这样的优秀运动员制定了特殊培养模式。该校招生网早在今年2月就发布了《关于公示暨南大学2025年优秀运动员保送拟录取名单的通知》,全红婵名列其中,专业为运动训练。
暨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中国短跑名将苏炳添透露,学院将针对像全红婵这样的优秀运动员,采取另一种培养模式,并开设"二沙精英班"提供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多家媒体报道,暨南大学将为这些运动员提供弹性学制,可以随时补课,确保学业和训练比赛不会相互冲突。奥运冠军谢思埸、陈艾森等跳水名将也是全红婵的暨大校友。
知情人士明确表示,全红婵目前正正常训练,积极备战即将开始的全运会。大学学业不会对她的训练造成影响。这位在东京奥运会和巴黎奥运会都有金牌入账的跳水名将,还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多荣誉。知情人士表示:"现在还无法确定全红婵是否会冲击洛杉矶奥运会,但作为运动员,这肯定都会是她的最大目标之一。"
全红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己不会因为拿过世界冠军、奥运冠军而失去目标:"只要你在意的话,还是会有目标的。"
她强调做好自己,"别人都会夸奖她不错。"她说:"我做我自己就好,不会因为年龄而去改变自己。我也不是你们所说的天才,都是一遍一遍去练的。"
面对身体发育带来的挑战,全红婵和她的团队没有退缩。通过AI建模、饮食管理和技术调整积极应对,她的体脂率下降了1.5%,逐渐找回了状态。
全红婵的选择并非个例。如今,越来越多运动员选择在役期间接受高等教育。乒乓球冠军邓亚萍在退役后获得清华大学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学位和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姚明在役期间就读上海交通大学,后继续深造;苏炳添既是暨南大学教师,也是博士研究生。
这些运动员的例子证明,体育与教育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高等教育能够帮助运动员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质,无论是对当下的比赛还是对未来的人生规划,都有积极意义。
对于全红婵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恢复健康和调整状态。知情人士表示,现在还无法确定她是否会冲击洛杉矶奥运会,但作为运动员,这肯定会是她的最大目标之一。
运动员职业生涯有限,转型是每个人必然面对的问题。全红婵今年才17岁,但她已经需要为未来做打算。
在大学攻读运动训练专业,不仅能够系统学习体育科学知识,还能为日后可能从事的教练、体育管理等工作打下基础。
全红婵的大学报到不是告别赛场的信号,而是开启人生新可能的起点。正如她在跳水上不断挑战"水花消失术",在人生道路上,她也在尝试"转型消失术"--让运动员到学者的转变更加平滑自然。
课堂与赛场从不矛盾,学习与训练可以相得益彰。这位17岁的"老将"正在用行动告诉我们:人生没有单一的赛道,真正的冠军永远在不断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