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国产大飞机C919“出海”尚需时日,EASA预计认证需3~6年(3)

2025-04-30 15:22  头条

挑战与策略:C919的国际化之路

EASA认证时间的延长,对力图走向世界的C919意味着什么?

国际市场拓展受阻: 无法按原计划获得EASA认证,将大大延缓C919进入欧洲及其他认可EASA标准的国家市场,从而影响其获取国际订单的步伐。

竞争格局短期难变: 这也给了空客和波音更多的时间来巩固其在单通道市场的地位,C919短期内难以对其构成实质性的全球性挑战。

对FAA认证的影响: 据《新工厂》报道,吉勒梅还提到,中国商飞目前并未寻求FAA的批准。这可能意味着COMAC现阶段的国际化重点是先攻克欧洲市场,或者也可能包含其他战略或政治层面的考量。缺少FAA认证,同样会限制其进入美国及认可FAA标准的市场。

供应链的"双刃剑":C919虽在中国总装,但其许多关键部件,如由美国GE宇航与法国赛峰合资的CFM国际公司生产的LEAP发动机等,均来自西方供应商。这种国际合作模式加速了飞机的研发,但也意味着其供应链易受地缘政治和贸易关系波动的影响。

面对主流市场认证的漫长等待,中国商飞也在同步推进其他策略。其研发的另一款较早投入运营的支线客机C909,已成功交付给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等国的航空公司。这些国家的民航当局接受或认可中国的CAAC认证标准。通过C909在海外的运营,中国商飞可以积累国际运营经验、建立品牌认知度,并展示其飞机的可靠性,这可视为C919走向世界的一种"迂回"或辅助策略。

EASA预计C919认证需3至6年,这一消息清晰地表明,一款新型民用大飞机要获得全球市场的入场券,绝非易事。它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更需满足极其严苛且耗时的国际适航审定标准。对于中国商飞和C919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必须跨越的门槛。未来几年,将是中国商飞与EASA密切合作、持续证明C919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关键时期。C919的"出海"之路虽然延长,但中国发展自主民用航空工业的决心和投入,预示着这场"长跑"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