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以色列准备全面进攻的同时,哈马斯已经派出代表团抵达开罗,与埃及方面进行所谓的"预先对话",希望就新一轮停火展开谈判。埃及方面对以色列媒体提到的"大以色列"理念提出强烈谴责,并要求以色列当局澄清。外交场面的"斡旋",在战火燃烧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停火的谈判似乎永远落在纸面上,而地面上,孩子们的哭声、平民的奔逃才是真实的战场声音。
以色列政府和军方的逻辑是明确的:通过军事手段彻底削弱哈马斯,以确保被扣押人员获释。然而,这种逻辑的代价极其高昂。加沙城的人口密度极高,平民的生存空间几乎与战区重叠,任何军事行动都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伤亡。战争并非单纯的军事行动,它同时也是对人性的残酷考验。以色列一方面宣称行动目标是击败恐怖组织,另一方面却通过轰炸、坦克推进、街区爆炸等方式,使平民陷入无休止的恐慌和死亡之中。
媒体的报道一次次揭示着残酷的现实:空袭、炮火、坦克推进、街区爆炸……加沙城正在被一点点蚕食。75条鲜活的生命,34条在等待救援中被夺走,这些数字背后是成千上万人的恐慌、哭泣和绝望。城市成了难以承受的死亡之地,每一次轰炸都是对平民生存权的公然践踏。
以色列军方将这一切包装为"作战计划"和"战略行动",然而在平民眼中,这是一场无差别的杀戮。内塔尼亚胡政府的所谓"安全内阁命令",实质上是对加沙城的全面封锁和军事压制,而民众的撤离、逃命,成为这场政治与军事博弈的无力插曲。街道上,整个家庭推着简陋的车子逃离,家园毁于一旦,这是战争的原始画面,是人类文明在冲突面前的脆弱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