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1日,抖音集团扔出一份震动行业的反舞弊通报--2024年全年共有39名员工因涉嫌违法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其中仅2024年下半年就有14人因商业贿赂、职务侵占等行为被立案处理。这份通报不仅曝光了内部腐败的惊人细节,还将23家涉及行贿、串通舞弊的合作方永久拉入"黑名单",堪称互联网行业近年规模最大的反腐行动之一。
腐败的触角几乎渗透到抖音的每个角落。被处理的39人涵盖电商、技术、销售、人力等多个部门,甚至包括已离职的员工。有人离职后仍勾结外部人员,以高于市场价数倍的价格虚抬合作费用,掏空公司资金;有人明目张胆收受商家好处费,索要高档礼品、豪车接送和奢侈宴请。例如,电商前员工徐某离职后仍利用职务关系,与外部人员串通抬高合作价格,直接导致公司损失;生活服务部门前员工赵某一边收钱一边享受高端招待,把公司资源当个人提款机。更令人咋舌的是,人力部门的于某竟与供应商存在巨额经济往来,连招聘环节都被腐蚀。
抖音这次不仅清理门户,还把23家合作方彻底封杀。名单上的公司包括南京天下捷融、上海蓝豚互动、北京微梦传媒等,涉及金融、文化传媒、科技多个领域。这些企业有的行贿员工换取流量倾斜,有的联合员工伪造合同侵占公司资产,甚至虚报补贴套取资金。抖音明确表态:只要沾上腐败,无论是谁,一律"终身禁入"。
从数据看,抖音反腐力度逐年加码--2023年移送23人,2024年直接翻倍到39人,合作方黑名单数量也创下新高。表面上看,这是企业对腐败的"零容忍",但背后也暴露了平台扩张期的管理漏洞。当电商、直播、本地生活业务疯狂增长时,手握流量分配权的员工成了商家围猎的"肥肉"。一名前员工私下收钱帮商家"刷量",一次操作就能赚取数十万;某MCN机构为获得推荐位,长期向运营人员输送利益。
事件曝光后,社交平台瞬间炸锅。有人拍手称快:"早该整治了!这些蛀虫把市场搅得乌烟瘴气。"也有人质疑:"移送司法只是第一步,关键看后续判罚能不能震慑后来者。"更有尖锐声音指出:"腐败名单越长,说明平台监管越失效。光靠'事后清算',不如从权限透明化、轮岗审计下手。"
这场反腐风暴撕开了互联网光鲜表皮下的灰色地带。当流量成为权力,当数据变成筹码,抖音的"刀刃向内"或许只是个开始--用户不想再看"前员工落马"的连续剧,他们要的是一个干净的交易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