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大王”跌下神坛了?媒体人:没必要嘲王健林首富变首负(2)

2025-09-28 15:12  头条

二、债务黑洞:6000亿负债与"断臂求生"的十年困局

万达的危机绝非一日之寒。自2017年起,这家商业帝国便开启了"壮士断腕"模式:77家酒店、13个文旅城、37家万达百货被打包出售,海外项目全面停摆,甚至连北京总部大楼都被挂牌转让。据统计,过去八年,万达累计抛售资产超5000亿元,试图用"卖卖卖"缓解债务压力。然而,这种饮鸩止渴的方式并未奏效--截至2025年,万达集团总负债仍高达6000亿元,其中仅境外美元债就超13亿美元,部分债务已触发提前还贷条款。

"万达的困境,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缩影。"地产分析师王一然指出,随着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高杠杆、快周转的传统模式难以为继。万达曾试图通过"轻资产转型"突围,将万达广场的运营管理权外包,却因市场信心不足陷入"越卖越亏"的怪圈。更致命的是,珠海万达商管赴港上市三次折戟,对赌协议的倒计时让债务危机进一步激化。

三、企业家精神的坚守与时代转型的阵痛

尽管深陷泥沼,王健林的选择仍引发争议。一方面,他坚持"保交楼、保工资、优先偿还小额债务"的底线,甚至被网友称为"良心企业家";另一方面,万达多次被曝"甩锅"合作方,旗下项目因资金链断裂停工,引发购房者维权潮。这种矛盾性,恰是中国民营企业家在时代剧变中的缩影:既要承担社会责任,又要在市场寒冬中挣扎求生。

值得注意的是,万达并非个例。近年来,恒大、融创等头部房企相继暴雷,房地产行业迎来史无前例的洗牌期。"这不是某一家企业的失败,而是一个时代的落幕。"经济学家马光远表示,中国房地产正从"黄金时代"转向"白银时代",企业必须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