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在明访问美国的同时,前往中国的使团也在北京与王毅外长会面,这也是自李在明上任以来,中韩首次会晤。尽管在上任之前,李在明一直推行恢复中韩关系,进行"平衡外交",但从近期李在明的举动上来看,中韩关系的修复进展十分缓慢,这显然与李在明的说法相悖。
而中韩关系修复进展缓慢的原因,在李在明接受美国智库CSIS邀请,发表不会经中安美的演讲后,得以窥得一二。据韩联社报道,当地时间8月25日,韩国总统李在明在美智库发表演讲称,韩国不能继续走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路线。
显然在中美博弈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韩国历任总统经中安美的做法,美国已经做不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美国需要韩国明确立场,非黑即白。
而李在明在美国智库演讲上的表态,很显然韩国已经做出了彻底倒向美国选择,这也是中韩关系修复进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联合早报援引南洋理工大学拉惹勒南国际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的分析表示,李在明的外交战略总体偏向韩美同盟,中韩关系进展缓慢的原因,在于韩国还是没有足够重视中国,韩中关系改善还没有进入实质性的阶段。
按照李明江教授的意思,韩国不会急于修复中韩关系,因为对李在明而言,在选择彻底倒向美国的情况下,中韩关系并没有那么重要。
这倒也不难理解,从李在明访问途径上就能看出,中韩关系远远落后于美韩关系,甚至落后日韩关系的级别。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说白了还是利益取舍问题。李在明身在美国战船上,自然要与美国的"死对头"中国保持一定距离。
加上自16年美国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后,中国反制施加"限韩令",导致韩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也就持续走低,反华情绪在"幕后推手"下日益高涨,今年7月,甚至出现了"有组织、有纪律"的韩国民众,冲击中国驻韩大使馆事件,而李在明却只敢保持沉默。
李在明的总统宝座本就不稳,在总统竞选中仅有0.73%的微弱优势,这就意味着,一旦遭民意反噬,李在明的支持率就会暴跌。这也使得李在明在修复中韩关系上,不得不考虑国内的民意。
此外,美国一再就台湾问题施压,要李在明明确给出答复,一旦台海冲突爆发,能出多少钱,用多少兵,没有给李在明打太极的余地。
而台湾一直都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更是不容触碰的底线,这点李在明显然也十分清楚。所以与其白费这个功夫推动中韩关系修复,不如暂时搁置,以免做无用功。
同时在经贸方面,虽然目前中国仍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韩国对华出口逐年下降,贸易赤字扩大,韩国供给市场对华重要度持续下滑。
据韩国贸易协会的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对华中间材料出口额为1043亿美元,同比下降19.9%。同时半导体产品对华出口从往年40%上下,降至36.6%。
从这组数据中能看到,韩国作为主要对华出口商品的半导体和中间材料,出现明显下滑趋势。中国已经在相关领域原材料上实现了自给自足,加上中国近些年半导体相关产业自研突破,大大减少了对韩国半导体的依赖,这也致使韩国半导体相关产品出现库存堆积和价格下跌。
换言之,中国对韩需求显著降低,中韩之间的贸易逆差势必在未来出现反转,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最重要的是,韩国的地缘安全问题,让李在明如芒在背。
自朝鲜拥核以来,韩国以往仗着美军在半岛问题上"欺凌"朝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李在明上任时也曾向朝鲜示好,但遭到平壤方面的直接拒绝。
如今俄朝关系越来越近,对美韩关系的反应也越来越强烈,驻韩美军作为韩国主要的国防力量,在特朗普的战略收缩下,大有从韩国撤军的意思。李在明自然是坐不住,赶紧赴美"求救"。同时,这也是李在明派遣使团前往中国的重要原因。
据韩联社报道,访华使团在与王毅外长会谈时,呼吁北京在解决朝鲜问题及半岛和平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对此,王毅外长表示,北京在半岛问题上的基本立场没有变化,愿与韩国新政府就此保持合作。
李在明这种"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行为,显然就不是"求人"的态度。可以说李在明算盘敲得啪啪响,但中国就不吃"道德胁迫"这一套。站在美国的战船上,还指望中国给韩国出工出力,李在明还没那么大的脸。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韩国不管在军事上,经济上,还是政治上,中国对韩国而言,并非重要无比,自然不会花大力气推动中韩关系修复进程。
实际上,韩国在美西方的影响下,注定难以出现真正"亲中"的政治家,即便有,想必也如同李在明一样,将此作为噱头,为自己的政治表演秀添砖加瓦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