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33年千万富翁到云南与母亲相认,见面礼送成都房子和银行卡:将接4个弟弟妹妹来定居(2)

2025-09-28 16:58  大象新闻

在王晓举的脑海中,儿时的记忆始于一个小村庄,父母务农,家境贫寒。

儿时有同村的小朋友骂他是"野孩子"。后来,他忍不住去问妈妈。妈妈立马湿了眼眶,王晓举懂了一切,他连忙道歉是自己多嘴。怕母亲伤心,此后再未提及这个话题。

虽不是亲生的孩子,但王晓举觉得自己得到的爱没有少过半分。生病时,母亲蹬着三轮车将他拉到镇上,"翻来覆去地给我看病"。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不管多晚,奶奶总会守在大门口的台子上张望,直到孙子回家喊一声"奶",才能放心睡觉。

他很小就懂了"儿时父爱子,长大子敬父"的道理。他坚信,只有努力赚钱才能让父母被看得起。十二岁时,王晓举决定不再读书,出门打工赚钱。

生活的转折是在婚后。在苏州奶茶店帮工时,他认识了常来买奶茶的妻子,俩人相识、相爱、结婚。婚后回到妻子的家乡四川广安一同创业,经营瓷砖厂。

创业时为了省钱,100多斤的瓷砖他自己扛,33吨的货车自己开。夏天的铁皮厂里温度超过40摄氏度,王晓举在厂里干活,汗水顺着脊梁骨往下流,在地上留下痕迹。

这种豁达是养父母和奶奶教他的。他回忆家庭对他的教诲,比如善良、脚踏实地、不怕吃亏。如今他的生意越做越大,瓷砖店已遍布四川多个区域,坐拥千万资产。

王晓举笑容满面

找到生母后,为了跟养父母坦白,他和妻子赶回老家,带着他们四处游玩了几天。过程中想主动提及这个话题,又觉得难以启齿。

超出他所料的是,养母的反应格外平静。她只是问道:"儿子,是哪里的?"听到答案后只说:"真好,那就多一个人爱你了,儿子,妈妈也很高兴。"

之后,他才从养母的口中得知自己被收养的真相:他当时辗转流落到河南,被养母的一个堂哥捡到,送到养母那时只有四斤二两,又黑又瘦,还发着烧。大家都觉得他患有疾病才被人丢弃,可养母一家不忍心见死不救,将他留在了身边。

得到养父母的准许,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王晓举与妻子为相见挑了一个适宜添人进口的好日子。

王宁春为儿子亲手缝制了33双鞋垫,还特意将自己戴了多年的貔貅手串拆下,用其中的两颗金珠配了一串新手链。"儿子戴在手上象征着他是一家人的顶梁柱,能挑起重担,我们一家人也会手牵着手一辈子走下去,再也不分散。"

王晓举则为母亲在成都购置了一套房子,准备了一张银行卡。为弥补错过的33个生日,他还亲手为母亲准备了33个写有祝福语的红包。

重逢的日子被安排在9月20日,王晓举在妻子的陪同下回到阔别33年的故乡--昭通市巧家县。

上午九时许,王宁春被搀扶着,迎接从远处走来的儿子、儿媳。相见的刹那,她忍不住放声大哭,激动得失去了所有力气,身体瘫软,猛地跪在地上。王晓举和妻子一拥上前,将母亲一把抱起,他跪下大喊:"妈,终于找到你了,儿子来晚了,让你受苦了。"

他们抱头痛哭,紧紧握着彼此的手。几人好不容易平复完情绪,回到家里一起吃饭,第一顿饭是汤圆,寓意着团团圆圆。

见面前,通过视频和照片看到彼此,母子只觉得长得相像:笑起来眯成缝的眼睛、薄而细长的嘴唇和尖尖的下巴,颧骨也如出一辙。

回忆起认亲的场景,王晓举说,看到母亲的第一眼,心里满是遗憾,"如果能早一点找到妈妈,她就能少受很多苦"。他那时只想一把将她抱进怀里,像盾牌一样保护她。"前半生吃了太多苦,后半生要给我妈加点糖。"相认后,他第一时间让母亲辞去工作,给她打钱,将她带回四川,只求她身体健康。

丢失33年千万富翁到云南与母亲相认,见面礼送成都房子和银行卡:将接4个弟弟妹妹来定居

生母喂王晓举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