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影片从根本上,未能理解革命,也理解不了人民,其思想内核的混乱与偏差,注定了它根本不是一部合格的抗战电影。
幸运的是,今年的《南京照相馆》是一部相当优秀的作品。与《南京照相馆》的内核与表现手法相比,管大导演的《东极岛》可谓是与之背道而驰。既颠倒了人民与革命、人民与英雄的关系,也模糊了革命中的敌我之分。
在革命的重大问题上,该片一处都没拍对。民众是革命的主题,如果不能正确反映民众的精神及躯体面貌,那么再宏大的视野、再感人的主题,也就成了过家家的儿戏。这与是不是纪录片、剧情片毫无关系,当宣发和故事都在以"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让全世界都看见"为噱头时,任何一举一动,自然都关乎一个群体、一个民族的形象和尊严。
很不幸,《东极岛》做错了。在故事中,民众无疑是野蛮的,未开化的。虽然影片宣传海报上,堂而皇之的写着"燃麻了"、"致敬每一位血性的中国人",但笔者从头到尾,根本无从感知此种"血性"何在。
民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野蛮而鄙陋,穷凶极恶且大字不识。畏手畏脚瞻前顾后,明争暗斗嗜烟酗酒。虽有历史背景在此,这种对抗战时沦陷区民众的生存图景的描绘,固然极端,但有一定的文献及历史基础,然而一和主角进行对比,导演和编剧们,对民众的鄙夷和厌恶,不免就冒出来了。
历史上参与救援里斯本丸号的渔民林阿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