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已确认北溪爆炸案所有嫌犯

2025-08-29 09:35  头条

▲北溪2号漏气景象

这两天,欧洲那边连着冒出猛料:

德国联邦最高法院调查法官签发了一份欧洲逮捕令,随后意大利警方在米尼省逮捕了一位名为谢尔吉·K的乌克兰男子,德方检方正在积极走流程寻求将其引渡至德国,并移交联邦法院审理。

德国法院和检察院如此大费周章,这位谢尔吉是什么人呢?

21日,德国联邦检察院发布了通告,被抓的正是三年前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案的嫌犯,谢尔吉·K被控涉嫌共同制造爆炸、从事危害宪制秩序的破坏活动以及破坏建筑设施。还有一位被锁定的同伙沃洛迪米尔·Z此前在波兰,目前行踪不明。

德国广播联盟《南德意志报》《明镜周刊》等德国媒体进一步披露了作案过程:

▲涉案船只:仙女座号游艇

2022年9月,谢尔吉·K与同伙共六人,通过伪造的身份文件在德国罗斯托克租赁了一艘名为"仙女座"的游艇,虽然名为游艇,但它只是一艘老旧的单桅帆船,动力来自一台仅有75马力的柴油发电机,从瓦尔内明德悄然启航后,他们关闭了船上的AIS系统,这艘船的名字和坐标就彻底消失在电子海图上了,没有人会在茫茫大海上留意到这艘小破船。

他们驾船穿越波罗的海,最终在9 月 26 日对北溪 1 号和北溪 2 号天然气管道的三条管线实施了爆破。

6名船员中,4人是潜水员,另外两人则是爆破专家。他们在水下80米深处的管道上放置了炸弹,而德国文件推测这些炸弹的重量约为14-27公斤。由于管道自身厚实且被混凝土包覆保护,要进行爆破不仅需要大量炸药也得找准合适的位置,这个水下作业的深度和复杂度已经远超普通人能够考取的开放水域潜水资格要求,可以说4名潜水员都是记忆高超的专业人员。

▲其中一名涉案潜水员

注意,这些是媒体拿到的检方材料细节,司法程序还没完全公开。但一个事实很清楚:调查不是瞎转悠,已经有人、船、物证三件套了。

是谁下的命令?这步最难。

现在的焦点,不是"有没有乌方人员",而是"有没有官方授权"。媒体口径小心翼翼:要么说"亲乌克兰团体",要么说"与乌情报体系有关"。德国政府和媒体,死活不敢挑明了说:这事就是泽连斯基领导的乌克兰政府指使的。

毕竟海底爆破不是闹着玩的,设备、时机、航迹规避、装药设计,门门都得过关。完成这项艰难的任务可不是随便什么民间组织就能搞定的。

▲管道破裂示意图

为啥乌克兰要炸北溪管道?动机其实不复杂

从常识看,北溪是俄罗斯对欧的能源"阀门"。一旦阀门被砸,俄对欧的能源杠杆就弱了,欧洲被迫转向LNG和替代线路。对乌方来说,这相当于把欧洲与俄气的"最后牵绊"剪细一点,让援乌立场更不容易被气价牵着走。只是,这样干的外交代价也不小,盟友心里会犯嘀咕:自己人把自家后院点了?

▲北溪管道总投资金额约170亿欧元,就这么被几颗炸弹毁了

而乌克兰办这事,背后大概率也免不了美国的指使与技术指导,毕竟俄气断了之后,美国的高价页岩气通过LNG船运到欧洲,可是大赚了一笔。

德国、丹麦、瑞典的政客们自然也想得通这个道理,但是又不敢得罪美国,于是乎就上演了前两年的荒唐局面,一边拒绝俄罗斯参与调查,一边积极在战事中支持乌克兰,调查结果没出来就匆匆结束了。

德国调查人员早已掌握大量线索,但一直都守口如瓶,那现在怎么又高调抓人,公布案情呢?

▲阿拉斯加会晤后,美俄关系正在重回正轨

说到底还是双普会后美俄关系和解了,欧洲国家不会被架在无脑反俄的立场上下不来了,可以稍微正视这个问题了。把作案的乌克兰人揪出来,也不会影响欧洲团结美欧团结,哪怕查出来幕后主使是美国,那也是前任拜登政府的决策,特朗普政府巴不得看到这样的戏码呢。

不过目前来看德国人还是不敢走到这一步,归根结底还是要看美国眼色,在特朗普政府表态之前只保留最谨慎的指控,真有点"伴君如伴虎"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