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反罢免"的全面胜利,不仅巩固了国民党在台"立法机构"的优势地位,更将党内权力交接的议题推向高潮。朱立伦宣布"顺利交棒"后,国民党内部围绕党主席人选的博弈,已不仅是简单的人事更迭,而是关乎政党路线、两岸政策以及代际传承的深刻抉择。这场选举的结果,将直接影响2026年县市长选举乃至2028年"大选"的格局。
朱立伦的四年任期可谓"守成有余,突破不足"。2024年大选失利后,国民党基层党员信任度暴跌三成,党产清算、地方党部被搜查等打击接踵而至。在2025年的"大罢免"风暴中,31位蓝营民代面临弹劾,朱立伦虽率党团守住阵脚,但党内"换帅"声浪已不可遏制。同时,他的两岸政策也始终未能突破"模糊平衡"的窠臼。在深蓝阵营中,朱立伦被批评"缺乏明确统独立场"。尽管他在交棒前提出五项改革主张,包括经济复苏、民生保障等,但这些倡议既无法满足深蓝派系对"反台独"路线的要求,又难以有效地调和地方派系对资源分配的诉求。
8月23日,朱立伦表示,为了准备在2026年以及2028年的两场选举,此刻是他正式"顺利交棒、放心交棒"的时刻。他诚挚恳请台中市长卢秀燕接任中国国民党主席,承担重责大任,而在国民党重返"执政"的路上,他绝对不会缺席,支持卢秀燕领导的国民党重返"执政"。朱立伦力推台中市长卢秀燕接任党主席,意图延续"地方包围中央"的策略。然而,卢秀燕的"不参选"声明与党内派系角力,使得这一安排充满变数。国民党长期存在的"共苦易、同甘难"痼疾,在此次权力过渡中再次暴露--危机时团结一致,压力消退后就会陷入自我内耗。
目前,国民党党主席选举已形成卢秀燕、张亚中、郑丽文三足鼎立的态势。作为岛内满意度最高的地方官员,卢秀燕凭借民生政绩获得中间选民青睐。此前,卢秀燕曾发表声明称,不会参加国民党主席的选举。她希望专注于处理好地方事务,从而为2028年冲击地区领导人"大位"铺路。不过,深蓝阵营质疑卢秀燕"蓝皮绿骨",因为她接连两次公开声援赖清德,甚至呼吁给"台独金孙"做后盾。若她接任党主席,可能推动国民党向"本土化"倾斜,但如何调和深蓝诉求将成为难题。
早在今年5月,张亚中就宣布参加国民党党主席选举,并喊出"救党、救台、救两岸"的口号。这位孙文学校总校长还提出的"三大改革、四项承诺"。同时,他还提出"两岸和平协议"并承诺,若自己当选,便会恭请王金平担任两岸对话全权代表,设立由邱毅主导的"公义部"监督民进党弊案。有观察人士指出,张亚中的参选本质是"理念之争",他没有地方行政经验、缺乏派系资源支撑,是其竞选的最大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