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如果李在明选择放弃驻韩美军基地的土地主权,那么就意味着彻底放弃韩国对自己国土的主权管理,进而降低韩国的战略独立性。美国对韩军事基地的掌控,不仅象征着美韩同盟的深度,也意味着美国对韩国安全政策的绝对主导。这种选择无疑会激起韩国国内的强烈反应,韩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历史敏感性将不允许这样的决定轻易通过。无论如何,这两个选择对李在明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重担。
李在明在此次访美之后,曾向媒体表态,韩国不能继续走"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路线,并提出将韩国的外交政策重新进行调整,尤其是在处理中美关系上寻求一种"平衡"。这一表态无疑为韩国的外交走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李在明或许意图在中美之间找到一条不偏不倚的折中路径。"平衡外交",这一概念本身看似妥当,但实施起来的难度极大。
从中方的回应来看,中国并不急于与韩国进行对立,依然保持着积极合作的态度。这也印证了中国的外交政策一贯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中方希望通过深化与韩国的经贸合作,推动两国关系向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对于李在明的表态,中方显然并不急于做出负面评价,更多的是希望韩国能够在两大强国的博弈中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外交道路。
然而,这种"平衡外交"能否真正实现,还需时间验证。李在明在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外交努力,不仅需要应对两国的巨大压力,还需要赢得国内民众的支持。毕竟,在韩国的民族情绪和历史问题的交织下,如何避免陷入两难境地,将是他最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