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以1对14,傅聪大使带头亮剑,发出灵魂三问,美方的态度已引发众怒

2025-09-21 11:28  郑州广播电视报

美国以1对14,傅聪大使带头亮剑,发出灵魂三问,美方的态度已引发众怒,27国出手制裁

据报道,联合国安理会迎来了一个注定让人失望的历史时刻--第10000次会议。这场本应充满象征意义的会议,注定被一场充满冷酷与无情的政治博弈所掩盖。14个国家投下了同一个赞成票,支持加沙停火;唯一的反对声音来自美国。在无数无辜生命在炮火中消逝的背后,这一票的否决成为了美国对全球呼声的冷漠回应。

这场停火决议草案的内容非常简单,却也直接关乎无数人命的生死:要求立即无条件停火,释放所有被扣押的平民,开放人道主义通道,让救援物资顺利进入加沙。这本应是每场冲突中最基本的常识,是任何一个政府、任何一个国际机构应该毫不犹豫支持的立场--让救护车能进入战区,让民众不再死于饥饿、药物短缺和炮火之中。

然而,现实却再次残酷地展现出来。美国一票否决,表决结果是14:1。美国的拒绝并不是个例,而是延续了自巴以冲突升级以来的反复剧本。每一次表决,几乎所有国家都支持停火,而美国却站在了反对的这一方。这已经是美国第八次行使否决权,甚至在多次的表决中,连它的传统盟友都对这一立场感到不满。美国为什么要坚持如此固执?是因为他们认为停火不是为了人道,而是谈判的筹码;是因为他们眼中,人的生命远不及政治利益重要。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大使的表态显得尤为沉痛且有力。傅聪大使在表决后的解释性发言中,毫不掩饰自己的失望之情,甚至连发三问,直击人心:"加沙还要死多少无辜的人,才能停火?""还要发生多少悲剧,救援物资才能进得去?""安理会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干点实事?"这三问不仅揭露了美国立场背后的冷漠,也让全世界再次看到了联合国在面对美国否决时的无力与尴尬。

傅聪大使提到的一个关键数据令人惊讶:2023年10月,当美国第一次否决加沙停火决议时,死亡人数还不到3000;而如今,这个数字已经飙升至超过6.5万。每一次美国的否决,背后都是无数人的死亡。如此血腥的现实,居然没有能够打破美国的僵化立场,而这背后所暴露的,是国际秩序的深层次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