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首脑会晤终于敲定了基本行程安排,原本外界认为特朗普与普京会在9月份的北京见面,没想到双方提前到8月份就要进行会晤,这就意味着两人将不会重复在北京进行相同的对话,也从侧面印证着特朗普的访华之行几率越来越渺茫。
中国,应该如何看待此次美俄会晤呢?普京,作出会晤选择的背后,是否意味着一种无奈的妥协呢?
据环球时报报道称,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在未来几周的某一天内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会晤,并有"较高可能"就乌克兰局势达成协议。
这消息犹如平地一声惊雷,登上了大多数国家的头版头条,"特普会"自打特朗普重返白宫开始就被外界高度期待,因为特朗普总是强调自己与普京的"私人关系",并希望以此为沟通渠道来解决乌克兰危机。
然而,随着局势的不断发展,特朗普逐渐意识到自己被"哄骗"了。普京似乎无意进行调停,只是任由美国释放出"善意",然后在战场上得寸进尺。
于是特朗普调转枪口,重新加大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的力度,并就俄罗斯出口能源制定了"二级制裁"。
在最新签署的行政令中,美国方面表示印度直接或间接购买俄石油,是帮助俄罗斯继续战争行为,因此将对全部的印度商品施加25%关税。该关税叠加在8月1日美对印制定的25%基准关税,导致印度出口至美国的商品要面临50%的高额关税。
这一税率,对印度而言是致命打击,但截止目前,莫迪政府尚未表现出屈服的意思,这背后所代表的自然是俄印关系坚若磐石的政治意义。
可这一政治意义明显是不可持续性的,无论是客观规律,还是主观能动性,莫迪都坚持不了太久,普京必须要解决这一危局。
特朗普设下此局时,也并未将后路完全堵死,鱼死网破才是最大的失败,因此特朗普的至交好友,美国中东特使威特科夫再次造访莫斯科,并与普京进行交谈之后,紧接着就有了这场首脑会晤。
按照外交礼节来看,首脑会晤必然是给谈出一些结果的,那么特朗普想要的结果,就必须是普京愿意妥协的。当然,具体内容还需看后续通报结果,只是普京心不甘情不愿的坐在谈判桌上,气势自然也就弱了几分。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克宫曾放出消息称不排除美俄元首会在北京进行会晤的可能性,而当时不排除普京是保持强硬立场的,因为按照俄罗斯的利益来看,在北京进行会晤的主动权会更足一些。可现在,两国元首却急匆匆的提前敲定好行程,就意味着北京的美俄会晤要泡汤了,而特朗普也未必会参加9·3阅兵仪式。
其实按照特朗普的口吻来说,他从来没有强调过自己会参加阅兵仪式,只是不停地访华一事来做文章,就中美关系放出烟雾弹,但究竟是什么时间,以怎样的方式访华,从未有个定数。
按照特朗普的章法路数,若不是急于解决乌克兰危机,应该会持续故弄玄虚,如今看来似乎也是冲突到了让美方不得不放下次要矛盾,优先去解决主要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