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军舰来南海刷名气。中国用军舰、海警船、渔船把它团团围住。
法国人知道了,在别人家门口逞威风,这套不管用了。
美军自己推算过很多次。假如在南海打起来,他们的航母战斗群损失会很大。美国军方公开承认,正在改变在南海的办法。
美军主力正在向西太平洋后方移动。他们把力量转移到关岛和第二岛链。
40%以上的舰艇损耗根本不可接受
这个数字是美国海军的底线。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都受不了这样的损失。就是这个原因,让美军不得不改变行动。
英国的《简氏防务周刊》发表了看法。他们说,这是一场"老旧装备"对上"全新海洋力量"的对抗。说的就是法国的这次行动。
法国媒体自己也在想。花这么多钱跑这么远路,就是为了"秀肌肉"。结果效果很差。欧洲国家喊的声音大,但是自己的实力不够。
美国海军新闻引用了五角大楼的说法。法国人这次是亲身感受了。感受到了美国军队过去十年在南海遇到的那种压力。
2025年初,法国"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来了。它不是自己来的,身边跟着三艘护卫舰。还有一艘补给船和一艘核潜艇。
它的计划是和菲律宾、日本一起搞演习。法国军队是想告诉别人,他们还在这里。
他们一进来,就发现事情和想的不一样。
中国的一艘054A护卫舰很快就跟上了它。法国人起初觉得,这只是正常的跟踪。
没过多久,中国的052C和052D驱逐舰出现了。接着,中国的055万吨驱逐舰也来了。它们从不同的方向过来,形成一个监视圈。
接着情况变得更紧张。
中国"山东"号航空母舰带着它的舰艇群也到了。
中国的海警船和数量巨大的渔船也动了起来,配合海军的行动。
三四十艘船舶将法方包裹得密不透风
法国舰队的每一步,都被中国的雷达和侦察设备盯着。这种从天上到水下,从里到外的监视,让法国人很不舒服。
中国用这种方式直接表达了态度:这里不欢迎挑衅,但也不怕你来闹事。
比拼真正开始,是在水面上。两边的技术和力量差距很清楚。
"戴高乐"号是核动力航母,听起来很厉害,吨位也大。但是它的航行速度最高只有27节。
它上面的"阵风M"战斗机,作战半径是1200公里。舰上的预警机还是老旧的E-2C型号。
再看中国这边。
055大驱装载鹰击-21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超1500公里
这个导弹的速度快,打得远。
"山东"号航母上有歼-15B舰载机。还有075两栖攻击舰可以配合作战。中国的整个流程是"封锁-打击-评估",一整套动作很顺畅。
法国人能看见中国的军舰,但是没有好的办法还击。
局面就是,法国舰队被完全盯死了。中国想打就能打到,法国自己却很难反击。
这次,中国展示的不是一两艘船。
中国展现的是完整作战体系
这个体系不只包括水面上的舰队。它还把火箭军的反舰弹道导弹算在里面。天上的卫星侦察和大量的无人机群,都是体系的一部分。
中国的东风-26导弹也是这个体系里的。
这就是一个"区域拒止"的框架。任何外来的军事力量,只要靠近这片敏感的水域,就会被各种手段包围和锁定。
法国舰队这次是自己过来体验了一把。他们这才明白,南海是中国不能退让的地方。
过去那种派一两艘大炮军舰就能吓唬人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现代海战不是单个平台的对抗。它是一个系统和另一个系统的对决。
中国处理这件事的思路很清楚,就是"底线思维"。
中国主动展示自己的力量。同时又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这样的国际规则。中国不主动惹事,但只要有人越线,就会立刻做出反应。
在海上巡航,派飞机军舰跟踪,搞联合演习。这些行动既是在表明主权,也是在防止直接冲突变得更严重。
中国把法律工具和军事准备放在一起用。
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说航行权利,同时用军事姿态告诉别人,这里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
外部力量想靠着武力来吓唬人,在这个高技术、强组织、全覆盖的感知体系面前,只会撞到墙上。
这次行动结束,"戴高乐"号安全离开了南海。中国这种系统性的力量给法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南海未来的局面,还会有很多国家参与进来。
外部力量的试探花样可能会越来越多。但是最核心的控制权,中国不会放手。这是现实情况,也是大国之间必然的技术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