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争相布局
未上市机器人企业谋求资本化之际,A股上市公司更是通过收并购,主动投身机器人产业"怀抱"。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有二十余家公司宣布进军人形机器人领域,加上从事轴承、丝杠、机械臂、软件业务的上市公司,其主业本身就与人形机器人行业相关,使得赛道越发热闹,这些公司的原主营业务多为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设备零部件等行业。
股民对上市公司机器人业务的开展情况高度关注,记者搜索发现,近一个月,上证e互动平台涉及"机器人"的问答共计998条,显著超过半导体(382条)。
业绩层面来看,机器人业务能够产生收入利润的公司仍是极少数,多数上市公司停留在布局阶段,有的仅仅处于概念阶段。
例如浙江荣泰(603119.SH),其股价年内大涨三倍,公司主要从事耐高温绝缘云母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上半年,浙江荣泰实现营业收入5.7亿元,同比增长15.0%;其中新能源产品收入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0.7%,占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为80.5%。同时,浙江荣泰为快速进入精密传动、智能装备和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公司在今年4月、7月分别收购了上海狄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51%的股权、广州金力智能传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15%的股权,并于5月成立全资子公司浙江荣泰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截至中报,浙江荣泰的人形机器人业务尚处于布局阶段,未产生业绩贡献。
中京电子(002579.SZ)主要从事PCB业务(印制电路板),在消费电子复苏的背景下,公司上半年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长。记者注意到,中京电子的互动易平台上,投资者提问了大量人形机器人业务相关的问题,甚至有人提问产品是否可用于"蛇形机器人""狗形机器人"。
与此同时,截至9月3日收盘,中京电子股价年内涨幅超50%,年内最高涨幅达182%,最新市盈率TTM达1899倍,高居机器人板块第一。记者梳理该公司半年报,全文仅一次提到"机器人"。就机器人业务开展情况,中京电子在互动易平台回复称:"公司产品可以应用于机器人相关业务,整体订单量较小,暂不清楚最终是用在人形机器人还是工业机器人。"
高估值下的冷思考
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热情空前高涨,只要上市公司业务触及"人形机器人"概念,估值就能获得显著溢价,若是涉及机器人制造的核心环节,股价翻倍更是稀松平常。这种情况让人不禁联想到前几年的新能源汽车和元宇宙投资热潮。
数据显示,截至9月3日收盘,机器人板块118只个股年内平均上涨32.1%,大幅跑赢上证50、沪深300等主要股指,25只个股涨幅超过50%,中大力德、卧龙电驱、先导智能等5只股翻倍。
一个多月以来,机器人板块处于横盘震荡,不少个股涨幅有所回落,若以今年内最高价与最低价之间的区间涨幅计算,40只机器人股年内股价翻倍,涨幅超过50%的共计96家,可见资金追捧力度。
随着估值快速拔升,机器人板块的市盈率TTM(下同)平均值已经超过110倍,19只个股市盈率超200倍,中京电子、均普智能(688306.SH)、华昌达(300278.SZ)更是涨至超1000倍的"市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