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天塌了!中方直接不买,卡尼下令加码报复,对华发起新攻势

2025-09-13 18:01  头条

九月的加拿大本应是丰收的季节,如今却笼罩在贸易战的阴霾下,这一切源于加拿大政府2025年对中国的种种针对措施。

那些被专家称为"政治作秀"的政策,很快引发了中方的强烈反应。中国商务部就宣布对加拿大输华油菜籽、豌豆等主要农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并临时加征高达75.8%的保证金。

贸易战火点燃,加拿大农产品遭遇寒冬

中国这一反击直接命中了加拿大的"经济七寸",油菜籽产业是加拿大农业的支柱产业,最高时占据其对华出口总量的40%,关系到数十万人的就业。中国市场的突然关闭,让加拿大农业瞬间陷入了恐慌。

萨斯喀彻温省和艾伯塔省等农业重地遭受的打击尤为沉重,当地农民收入中有超过三成直接来自对华出口,相关运输、仓储等配套产业也与中国市场高度绑定。

随着危机持续,加拿大港口积压的农产品价值已超过20亿加元,多家加工厂被迫停产,农业类股票暴跌超过30%。愤怒的农场主们组织起拖拉机队伍,前往各省议会大厦进行抗议。这场抗议活动已经持续了四周,且规模有扩大趋势。

加拿大政府最初的对华强硬政策背后有着明显的战略误判,2025年3月上任的卡尼总理,不仅延续了此前对华加税政策,还变本加厉地采取了多项对抗措施。

除了对中国产的电动汽车、钢铁和铝制品加征高额关税外,加拿大还追随美国参加在南海地区的军事演习,甚至毫无根据地指责"中国可能用人工智能干预加拿大选举"。

这些挑衅行为背后,是加拿大政府试图向美国示好的心态。然而,这种讨好式外交并没有换来美国的回报。就在加拿大宣布对华加征关税一周后,美国突然以"加拿大钢铝产品存在倾销"为由,对其钢铝产品加征25%的关税。这一举措令加方始料未及。

钢铝行业是加拿大制造业的核心,每年对美出口额超过120亿美元,直接影响约50万人的就业。数据显示,加拿大2025年第二季度GDP已经出现0.8%的负增长,失业率上升至6.7%,是近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果断调整供应链,多元化布局加速

面对加拿大的挑衅,中国采取了迅速而精准的反击。除了对加拿大农产品加征关税外,中国还做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加速供应链多元化布局。中国迅速将采购订单转向其他国家,其中澳大利亚成为最大受益者。

据澳大利亚农业部披露,中国大型粮油企业已与澳方主要粮商达成协议,预定了约5万吨新产季油菜籽,首批货物将于9月初开始交付。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也针对中方关注的"植物检疫安全"问题加快了合规体系建设,目前已完成90%的审查流程,为大规模出口铺平道路。

更让加拿大感到不安的是,中澳之间的合作并非临时替代,而是着眼于长期的供应链安排。中国商务部已宣布,将与澳大利亚建立油菜籽贸易绿色通道机制,这意味着即便未来中加关系回暖,加拿大也很难再夺回曾经的市场份额。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农产品生产商也看到了这一机遇,纷纷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推广力度。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农产品总额同比增长创历史新高。

随着经济压力持续增大,加拿大国内对政府的批评声浪日益高涨。反对党保守党领袖皮埃尔·波利耶夫尔直言:"现政府的外交政策是一场灾难,他们既得罪了中国,也没有换来美国的尊重。"

加拿大农业联合会发布报告称,如果当前情况持续到年底,全国将有至少30%的中小型农场面临破产风险。该组织已经向政府提交紧急救助方案,要求提供至少50亿加元的补贴资金。

然而,政府财政同样捉襟见肘。由于贸易战影响,加拿大2025年财政赤字可能达到GDP的4.5%,远超预期。分析人士指出,政府可能通过削减公共开支来筹集资金,但这又会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场贸易战正在向其他领域蔓延。加拿大海产品、木材、纸浆等传统优势产品对华出口也出现下滑趋势,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加拿大可能面临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国际格局生变,全球贸易秩序受冲击

中加贸易冲突不仅影响两国关系,也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专家指出,这场争端进一步加速了全球供应链重构进程。许多国家开始重新评估过度依赖单一市场的风险,纷纷推进贸易多元化战略。

东南亚国家联盟秘书长高金洪表示:"各国应当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维护多边贸易体系至关重要。"东盟已经与中国达成共识,将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共同维护区域供应链稳定。

与此同时,欧洲联盟也表现出谨慎态度。欧盟贸易专员瓦尔迪斯·东布罗夫斯基斯表示:"贸易保护主义只会带来双输结果,对话协商才是解决分歧的正确途径。"尽管面临美国压力,欧盟仍决定维持现行对华贸易政策不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指出,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可能导致2025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降低0.6个百分点。报告特别提到,中加贸易争端如果进一步扩大,将对全球经济复苏产生负面影响。

九月初,加拿大总理卡尼终于公开承认与中国的关系遇到困难,表示希望"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两国之间的贸易问题"。然而,中国市场已经悄然转向。澳大利亚预计将在2025年占据中国油菜籽进口总量的六成以上,彻底取代加拿大的地位。

加拿大港口堆积如山的油菜籽,成了这场贸易战最直观的注脚。经济学家警告说,重建中加贸易互信需要数年时间,而加拿大农民将成为这场政治博弈的最大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