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狂跌是应激反应还是长期熊市?后续会如何发展?(2)

2025-04-09 09:09  头条

站在美股投资者视角,关税政策会带来至少"三重冲击":

首先,关税直接推高企业成本,压低企业利润。以科技巨头苹果为例,其全球供应链中约19%的收入依赖中国市场,而加征关税可能导致其硬件产品生产成本上升15%-20%(摩根士丹利测算)。类似逻辑下,特斯拉、英伟达等依赖全球化分工的企业均出现连续大跌。

其次,美国家庭消费面临通胀压力,加剧通胀预期。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估算,新关税将使美国家庭年均支出增加3,800美元,其中服装、家具等商品价格涨幅或达17%-46%,进一步侵蚀消费者购买力。

第三,市场对美联储政策转向的预期落空。关税可能加剧商品价格粘性,迫使美联储推迟降息。摩根士丹利已将首次降息时点预测从2025年9月推迟至2026年3月,利率长期高企的预期加剧了流动性紧缩担忧。

1.技术性熊市的演化路径与历史镜鉴

纳斯达克指数进入技术性熊市,标志着市场从"估值调整"转向"盈利担忧"。

若企业盈利因关税成本侵蚀进一步下调,市场可能面临"戴维斯双杀"--即盈利下滑与估值收缩的叠加冲击。以费城半导体指数为例,其4月3日单日暴跌9.88%,4月4日再跌7.6%,反映出市场对科技硬件需求放缓的悲观定价。

历史经验显示,2018年贸易摩擦期间,标普500指数在首次加税后3个月内回调12%,但随后因企业盈利韧性反弹。然而,当前关税范围更广、税率更高,且美国经济增速已从2023年的2.9%放缓至2024年四季度的2.3%,叠加高通胀以及财政赤字压力,市场修复周期可能显著延长。

2.中长期风险:供应链重构与政策困境

关税政策的长期成本正在显现。尽管美国政府推动"制造业回流",但供应链重塑成本巨大,且需要时间,难以一蹴而就。

据法新社调研,新泽西州某精密仪器制造商,其中国供应商占比达70%,若转向墨西哥或东南亚生产,初期投资将增加3倍,且产能爬坡需2-3年。此外,美国本土半导体、稀土等关键行业产能建设需5-10年周期,短期供应链中断风险难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