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国:三九〇 伐吴准备(2)

2024-07-24 17:24  搜狐

四月,晋朝廷大赦天下,废除了部曲督以下官员纳人质的规定。

司马炎下诏,询问朝廷大臣,该如何改进政务。

司徒左长史傅咸(傅玄之子)上书说:"公与私都不充实的原因,是由于设置的官吏太多了。从前都督是四个,而现在连同监军却多至十人。禹分华夏为九州,现在的刺史几乎是从前的一倍。现在的户口相当于汉代的十分之一,而所设置的郡县却比汉代多。虚设的将帅幕府,动不动就有上百个,但是却无益于值宿、警卫。五个等级的诸侯,坐在那里也要设置官属。所有这些官吏的粮食供应,全都要从老百姓身上出,这就是之所以穷困匮乏的原因。当前最紧迫的事情,在于合并官署,停止劳役,从上至下都致力于农事。"

当时,朝廷中商议,减省州、郡、县一半的官吏,让他们去从事农业。

中书监荀勖认为:"减吏不如减官,减官不如减事,减事不如清心,从前萧何、曹参辅佐汉王,承受其清静无为,百姓因此而安宁统一,这就是所说的清心。抑制虚无根据的空言,精简公文案卷,省略细碎繁琐的事务,原谅小的过失,如果有喜好改变常规而求利的人,一定要进行惩治,这就是所谓省事。把九卿寺并入尚书,把御史台交付予三公府,这就是所谓的省官。如果只做大的规定,那么普天下的官吏,都要裁减一半,恐怕众多的文武官员,郡国的各种职责,难易程度不同,不可以一概推行。假如出现公务废弛,全都需要再恢复,或者就会因激发而更加繁多,这也不能不加以重视。"

此时的晋国,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和战争准备,许多大员、将领都认为伐吴时机成熟,应该抓住机会,尽快出兵伐吴。

益州刺史王濬上书说:"臣多次查访研究吴楚的情况,孙皓荒淫,凶暴反常,荆扬一带无论贤愚,没有不怨恨的。应当迅速地征讨他。今日不伐,形势变化不可预测。一旦孙皓死了,吴国另立一个贤明的君王,那么就成为我们的强敌了。我造船已经七年,每天都有船因腐烂而毁坏。我年已七十,离死亡没有几天了。以上三事只要一有失误,伐吴的大事就难以实现。我真诚地希望陛下不要失去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