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回应美日确认加强同盟

2025-10-31 11:08  头条

外交部当天的态度很明确:美日加强同盟,应该有利于亚太的和平稳定,而不是带来相反的后果。就这么一句话,直接回应了外界关心的问题,态度稳、口吻也直。

事情发生在10月28日的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是郭嘉昆,场面说白了也就是一场日常通报,媒体坐满了,大家都在等着看有没有新料。一位日本电视台记者把最近那条热乎新闻抛了出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和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刚刚首次见面,双方说要把美日同盟捏得更紧、加强安全合作。记者问得很直接--中方怎么看?

郭嘉昆没有绕弯子。他先把话题放在大局上说:亚太一直是和平发展很重要的地方,你要搞双边关系、搞安全合作,那得朝着维护地区稳定的方向去做,不能做出损害地区安全的动作。听着像一句简单的衡量标准:有利就行,不利就不能做。说话不带情绪,更像是在划红线,明确告诉大家标准在哪儿。

接着,他把目光拉到历史和现实的连接点上来讲。提到日本近代曾经走过军国主义和对外侵略的路线,这不是小事,留给邻国和国际社会的记忆很深。今年还有个重要时间节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个背景摆在那里,任何涉及军事、安全的动作都会被放在显微镜下看。换句话说,过去的"老账"还在,邻国看问题时不会把历史翻篇的事当成无关紧要的事。

他说的话并非空洞提醒,而是把行为和信任挂钩:日方应该真心尊重周边国家的安全关切,要有切实的反思,并走和平发展路子。语言很直接:别光说漂亮话,得用看得见的行动来赢得别人的信任。像是对方在柜台前能不能把钱掏出来买单,得看是不是真的付了款,不是光口头保证。

发布会的现场很普通,节奏也平稳。郭嘉昆没有把话题扩大成对美日关系的批评,也没去点评两国会晤里的每一句话。他压着重点讲:这类双边举动应服务于地区稳定。然后顺手把80周年纪念和历史教训拿出来,解释为什么周边国家会敏感。这样的表达方式有技巧:不点名造势,但把评判尺度摆清楚了。

把这番话放在更大的背景里看就更明白。亚太这些年安全格局复杂,邻里之间的历史记忆不是今天说忘就能忘的。日本曾经的扩张给周边国家留下伤痕,这些记忆会影响大家对日本现在任何军事或外交动向的解读。碰到像美日这种把安全合作提上日程的情况,周边国家自然要盯着看它会不会改变地区的力量平衡。郭嘉昆这次发言,实际上是在把这里面的来龙去脉讲清楚:你要是想着通过强军或者结盟来保安全,邻居们会把这和历史联系起来看。

他说话的方式也值得注意,条理清楚,没有激烈指责。核心话是两点:一是要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二是要尊重邻国安全关切,并用实际行动取信于人。就这两条,能把外交场面的纷繁复杂浓缩成判断的尺子。媒体各家拿到这段话后也各自解读。有的抓住"亚太是和平发展的高地",强调中方希望维稳;有的把"80周年"和发言挂钩,写成对历史责任的提醒;还有的把焦点拉向"以实际行动取信",把话题从空泛的说法推向未来可能看到的动作,比如政策调整、军事部署透明化、建立回应周边安全关切的沟通机制之类的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