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自驾3700公里送儿子去新疆上学

2025-09-02 09:32  头条

最近刷到安徽安庆潘家这事儿,看完直想给这对夫妻竖大拇指--为了送儿子潘键去新疆石河子上大学,他俩开着车跑了3700公里,跨了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5个省,光是在路上就耗了6天。

网友都说这距离够从北京到广州打个来回,可在潘先生夫妻俩眼里,这哪是赶路,是趁着孩子还没彻底长大,再多陪他走段路。

事儿得从孩子录取说起。18岁的潘键考了591分,被石河子大学口腔医学专业录了,虽说不是第一志愿,还离家老远,但211院校加心仪专业,一家人挺知足。

起初潘先生想坐飞机送,查了查机票,一家三口来回得小一万,他琢磨着:"自驾划算不说,还能多跟孩子待几天--这一去新疆,下次全家凑这么齐整,不定得等啥时候了。"8月23号,他拉上妻子、孩子大姨,开着自家车就出发了。

出发前那晚,潘妈妈忙到半夜。后备箱塞得连个缝隙都没有:按新疆冬天备的棉被叠得方方正正,三罐家乡茶叶怕孩子喝不惯西北的水,连夏天的薄T恤都多带两件,"万一人瘦了呢?"潘先生嘴上打趣"带太多",却默默把工具箱塞在最底下--怕路上车出毛病,耽误孩子报到。

这一路他们走走停停,到敦煌赶上月牙泉星空演唱会,一家人坐在沙坡上唱《夜空中最亮的星》;在乌鲁木齐大巴扎,潘妈妈拉着卖葡萄干的阿姨问半天"哪种不上火",潘先生则盯着地图跟孩子说"学校离这儿不远,以后坐这趟公交来逛"。

8月29号到学校,潘先生摸了摸宿舍床垫,从包里掏褥子垫底下:"这硬,睡久了腰疼";潘妈妈拉着宿管阿姨问热水房、食堂辣不辣,记了满满一页纸塞给儿子,还偷偷加了大学家长群,群里有人问"孩子军训晒黑了咋办",他立马接话"我带了防晒喷雾,等下送去",逗得其他家长直笑"您比孩子还紧张"。

说真的,看这一家子的事儿,我想起当年我爸送我上大学的场景。那会儿他扛着大箱子挤绿皮火车,一路没舍得坐,就蹲在过道里,到了学校帮我铺床时,偷偷往我枕头底下塞了两百块钱,说"别跟同学比吃穿,但别委屈自己"。

现在才懂,父母送学哪是"多此一举"?潘妈妈塞的那床棉被,是怕新疆的冬天冻着孩子;潘先生查的公交路线,是想让孩子在陌生城市少走弯路;哪怕是加家长群这事儿,也是怕孩子有事儿不说,自己能从群里多瞅两眼孩子的动静。

现在多少父母,孩子考上大学就说"你长大了该独立了",可转身就对着行李箱发呆--想塞点家乡的酱菜,又怕孩子嫌麻烦;想跟着去学校,又怕孩子觉得"妈宝"。

潘家夫妻俩这点就特实在:爱孩子就大大方方陪他走这一程,不用藏着掖着。孩子终归要飞,可这3700公里的路,是父母给孩子系的"安全绳"--让他知道不管走多远,回头总能看见家里人。

潘先生说"至少这第一程,得让他知道家里人一直跟着呢",这话戳心了。父母的爱从来不是豪言壮语,就是塞在后备箱的棉被,是记在纸上的热水房位置,是跨半个中国也要送你到校的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