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与李嘉诚合作,中方已下达禁令?

2025-03-28 20:50  头条

据彭博社3月27日引述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消息,中国国有企业目前已经收到指令,将在之后暂停跟与李嘉诚及其家族有关联的企业开展任何新合作。不过,这一消息还没有得到官方证实。

【据称中国国有企业将暂停与李氏家族企业合作】

与此同时,中方外交部也对"港口出售事件"做出了回应。发言人郭嘉昆表示:"中方一贯坚决反对利用经济胁迫、霸道霸凌侵犯损害他国的正当权益的相关行为"。另外,中国原驻美大使,外交部原副部长周文重也表示,任何商业行为都要考虑国家利益。

中方外交部的说法,实际上已经给李嘉诚旗下公司出售港口管理权的行为定了性--这笔交易是外部势力胁迫的产物,并将损害中国的正当权益。

显而易见,"港口出售事件"已经踩到了红线。如果中国国有企业停止与李氏家族企业交易的消息属实,对李嘉诚及其名下企业无疑是一大重击。可想而知,此次港口交易合作如果按照原定计划完成,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以及其他企业都将在中国市场面临严重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十年前,中国国企曾以更高报价收购李嘉诚的港口资产:2015年,包括招商局和中远海运在内的四家国企提出以1500亿-1600亿港元,收购和记港口40%股权。

要知道,中企给出的报价是当年港口业务年利润的26倍,而当时行业内的估值一般是年利润的10-12倍,也就是说中企报价远高于港口的实际价值,而这也说明了国内企业的诚意,以及想要拿下港口的决心。然而,李嘉诚方面当时拒绝了这笔交易。

【中企曾提出高价收购李嘉诚港口资产】

如今,李嘉诚却以1771亿港元的价格将80%股权出售给美国财团。考虑到通胀和股权比例,这笔交易无疑是一场"贱卖"。在这种情况下,李嘉诚如果还要以所谓的"在商言商"为自己辩解,显然无法令人信服。

事实上,自港口交易消息传出以来,中方已多次向李嘉诚方面发出警示。外交部、港澳办、《大公报》、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以及中远海运等多方声音接连表态:

官方强调反制"经济胁迫",批评"见利忘义";媒体痛斥其"民族利益沦为空谈";梁振英更是公开喊话,"商人应有祖国";与此同时,中远海运也被曝愿意接手部分港口。

但面对这些警示,李嘉诚方面始终未作出任何让步。显而易见,这已经不再是一场单纯的商业交易,而是牵涉到政治立场的问题。

此次出售港口股权,更是直接将关键港口的控制权向美资倾斜,挑战国家底线。因此,中方有关部门的强硬表态及国企的联合行动,实则是在向李嘉诚发出明确信号:国家利益不可侵犯,相关部门完全有理由、也有能力采取必要措施。

客观来说,官方手中并不缺乏应对方案,国家可以通过后发制人来维护自身利益。李嘉诚必须清楚,此次交易涉及的228亿美元(约合港币1700亿)收益,与长江和记以及其他李氏企业的未来发展相比,孰轻孰重,李嘉诚家族该好好掂量掂量了。

资本在任何国家都无法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中国市场的红线更是不容触碰。企业家可以追求利润,但不能缺乏基本的家国责任感。李嘉诚旗下企业此次"见利忘义"的交易,无异于自断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