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通知!2026中小学生、大学生寒假放假时间已定!家长却心情复杂

2025-11-19 13:16  头条

刚进入11月,期中考试的余热还没散,学生们就开始掰着指头数寒假了。这不,全国多地中小学和高校的2026年寒假时间表陆续出炉,不同地区、不同学段的放假时间差别还真不小。学生们看到通知直呼"终于等到这一天",但家长群里却炸开了锅,有人开心有人愁,那种喜忧参半的心情,真是说出了千万家长的心声。

先给大家捋捋各地的具体放假时间,都是官方已经公布的,家长们可以直接参考。北方地区的寒假普遍偏长,毕竟冬天天寒地冻,孩子上学也不方便。黑龙江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最幸福,1月16日就能放寒假,一直到2月28日开学,足足有44天,春节前后都能痛痛快快玩;高中生抽一点,1月22日放假,2月28日开学,38天的假期也不算短。大连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更爽,1月15日就放假,3月1日才开学,46天的假期把整个春节都包了进去,北方的家长正好能借着长假期,带孩子去体验冰雪活动,也算没浪费冬天的优势。

北京的安排挺细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初中)1月24日放假,3月1日开学,37天的假期不长不短;高中生要多上一周课,1月31日才放假,同样3月1日开学,只有30天。高校这边更灵活,北京大学1月12日就放寒假了,一直到3月1日,差不多50天;北京理工大学1月19日放假,北京科技大学更早,1月10日就能开启假期,大学生们早就开始规划旅行、实习或者回家的行程了。

中部地区的学段差异特别明显,高中的假期比初中、小学短不少。武汉的义务教育阶段和幼儿园1月31日放假,3月4日开学,33天假期;高中生要等到2月7日才放假,3月4日开学,只有26天,明显是为了赶教学进度。郑州更夸张,义务教育阶段2月1日放假,3月4日开学,32天;高中生2月12日才放,同样3月4日开学,才21天,难怪高中家长都吐槽"孩子刚放松就要收心"。

南方地区的寒假时长差别挺大,有的和北方差不多,有的就比较紧凑。海南的义务教育阶段1月17日放假,3月2日开学,44天;高中生1月24日放假,3月2日开学,38天,算是南方里假期较长的。而杭州的中小学统一2月7日放假,3月4日开学,才26天,家长们都说"感觉刚放假就要准备开学了"。上海的安排更统一,中小学不管是义务教育还是非义务教育,都是2月2日放假,2月27日开学,幼儿园跟着中小学走,高校里复旦大学1月10日结束学期,同济大学1月16日左右放假,上海交通大学1月19日放假,3月1日统一注册开学。

还有内蒙古的高校,假期长度堪称"天花板"。内蒙古财经大学1月4日就放寒假了,3月1日报到,3月2日上课,整个假期快两个月;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1月10日放假,2月28日、3月1日报到,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1月12日放假,3月1日结束,足足7周的假期,大学生们直呼"这才是寒假该有的样子" 。

看完这些放假时间,学生们的反应那叫一个一致:小学生盼着天天玩,初中生想着约同学出门,大学生早就把旅行攻略、兼职计划列好了。尤其是那些假期长的高校学生,朋友圈里全是"寒假Plus Pro Max版来了"的欢呼,期末复习都更有动力了。

但家长们的心情就复杂多了,喜和忧简直对半分。先说说开心的地方:一是终于不用天天早起送孩子上学、晚上辅导作业了,自己能稍微松口气;二是寒假正好赶上春节,一家人能有完整的时间团聚,尤其是孩子在外地上大学的家长,早就盼着孩子回家,好好补补亲情;三是北方的长假期能让孩子避开严寒,南方的短假期也不用担心孩子玩野了收不回心,各有各的好处。

可忧愁的事儿也不少,而且每个学段的家长愁的点还不一样。小学生家长最愁"看管问题":孩子放假早,自己要上班,没人照顾。送托管班吧,担心孩子不适应,而且好的托管班还得抢;让老人带吧,又怕老人管不住,孩子天天看电视、玩手机。有家长算过一笔账,一个寒假的托管费、兴趣班费加起来,比自己一个月工资还多,真是"放假比上学还费钱"。

初中生家长愁"学习滑坡":这个年纪的孩子正是贪玩的时候,寒假没人盯着,很容易把上学学的知识忘光。想让孩子多学点,又怕加重负担,毕竟"减负"说了这么久,总不能假期还让孩子埋在题海里;不让学吧,又怕开学跟不上,尤其是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家长更是焦虑,2月7日才放假,3月4日就开学,有的甚至2月23日就返校,假期里既要让孩子休息,又要复习,平衡点太难找。

高中生家长愁"时间不够用":高中假期本来就短,尤其是高三学生,有的2月22日就报到,2月23日就上课,满打满算不到20天假期。家长想让孩子趁假期查漏补缺,可孩子也需要放松,稍微多说两句,就容易引发矛盾,真是"多说不是,少说也不是"。

大学生家长的愁则有点"甜蜜的烦恼":孩子放假回家,作息完全颠倒,晚上熬夜玩手机,早上不起床,三餐不规律。想管吧,孩子已经成年,说多了嫌烦;不管吧,又担心影响身体健康。而且大学生假期长,在家待久了,难免和父母拌嘴,有家长调侃"刚回家前三天是宝贝,第四天就开始互相嫌弃"。还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假期里光玩不学习,尤其是面临实习、考研的大学生,怕他们浪费了长假的好机会。

其实不管假期长短,家长的喜和忧本质上都是为了孩子。喜的是孩子能休息放松,一家人能团聚;忧的是孩子的安全、学习和生活习惯。这里给大家分享几个实用的小建议,都是身边家长亲测有效的,不用费太多力,还能让假期更顺畅。

首先,提前和孩子一起制定假期计划,不用太复杂,把学习、娱乐、休息的时间大致分配好就行。比如小学生每天上午写1小时作业,下午出去玩2小时,晚上看半小时书;中学生可以每天安排2-3小时学习,其余时间留给兴趣爱好和运动;大学生可以规划一部分时间实习、兼职或者学习新技能,再留一部分时间陪伴家人,这样既不会浪费假期,也不会让孩子觉得压抑。

其次,托管和看护问题早做打算。如果家长要上班,提前打听好小区里的托管班,或者和邻居、朋友拼托管,让几个孩子一起学习玩耍,既安全又能培养社交能力。如果让老人带,提前和老人沟通好,约定好每天看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孩子沉迷。

再者,学习上别搞"一刀切"。寒假不是"弯道超车"的赛道,更像是让孩子重整旗鼓的调整期。小学生可以多阅读、多参与家务,培养好习惯;中学生可以针对薄弱科目稍微补一补,不用刷题刷到半夜;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考个证书、做个社会实践,比在家躺着有意义多了。

最后,多花点时间陪伴孩子。平时家长忙工作,孩子忙学习,相处时间不多。寒假里可以一起做做饭、看看电影、聊聊学校的事儿,或者周边游一圈,既能增进感情,也能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