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在工作群看到自己被裁员,法院:公司违法赔偿4.5万

2025-02-25 11:55  头条

广东汕头中院公布了一起劳动纠纷判决结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起案件的主角刘女士,在公司微信工作群中突然看到自己被"减员"的通知,随后被移出群聊。经过一番波折,她最终获得了公司支付的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约4.5万元。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还得从去年说起。某日,刘女士像往常一样打开公司微信工作群,准备查看最新的工作动态。一则突如其来的《通知》却让她瞬间愣住了。通知中明确写道:"因公司效益不好,决定进行减员,而'减员'人员即为刘女士本人。"这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刘女士措手不及,她完全没想到自己会以这样的方式被裁员。

更让她感到愤怒的是,公司在发送完这则通知后,竟然直接将她移出了微信群聊,仿佛是在刻意回避她的任何质疑和反应。

面对这样的遭遇,刘女士并没有选择沉默。她深知自己的劳动权益受到了侵害,于是果断向相关部门申请了劳动仲裁。在仲裁过程中,刘女士据理力争,指出公司在未与她进行任何协商的情况下,单方面通过微信工作群发送裁员通知,并擅自将她移出群聊,这明显违反了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她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以及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

相关部门在受理此案后,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取证。他们发现,公司在裁员过程中确实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首先,公司未能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裁员,未提前与员工进行沟通协商,也未制定详细的裁员方案。其次,公司在裁员通知的发送方式上也存在明显问题,通过微信工作群这种非正式渠道进行通知,既缺乏严肃性,也容易导致信息误解和遗漏。

最终,相关部门裁决公司应向刘女士支付2023年10月、11月的工资及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共计约4.5万元。

对于这一裁决结果,公司方面却表示不服。他们向法院提起诉讼,辩称自己并不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事实。公司方面认为,他们在微信工作群发送的裁员通知只是一种初步意向的表达,并未构成正式的裁员决定。

同时,他们也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在裁员前已经履行了法定的裁员流程。

面对公司的狡辩,法院进行了深入的审理和调查。法院认为,公司在微信工作群发送的裁员通知依法应视为公司行为,具有法律效力。通知发送后,双方并未就解除劳动关系事宜进行协商,因此公司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的行为构成违法。此外,公司无法证明在裁员操作前已经履行了法定的裁员流程,依法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

最终,法院判决公司向刘女士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关系赔偿金约4.5万元。

这起案件的判决结果不仅为刘女士讨回了公道,也为广大劳动者树立了依法维权的典范。它告诉我们,无论公司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在裁员过程中都必须严格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尊重员工的劳动权益。同时,劳动者在面对不公时也要勇于站出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环境,促进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