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核心要点解读
城市更新成为关键抓手
此次会议首次将 "城市更新" 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其定位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核心抓手。与过去大规模、粗放式的开发模式不同,新一轮城市更新有着鲜明的特点。从时间跨度来看,不再是短期的突击行动,而是锚定到 2030 年的长期战略规划。这表明城市更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稳扎稳打,持续推进。
在资金逻辑方面,实现了重大重构。中央财政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城市不同区域的发展情况,给予差异化的补助。例如,东部城市最高可获得 8 亿补助,西部城市则最高可达 12 亿。同时,严格控制地方新增隐性债务,避免因城市更新引发新的债务危机。在模式上,坚决摒弃大拆大建的做法,更加聚焦于老旧管网改造、历史街区活化以及低效用地盘活等领域。通过 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等创新金融工具,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存量资产的经营管理中,实现城市资产的保值增值。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逐渐清晰
会议六次提及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路径在会议中逐渐浮出水面。在供给侧,严格控制商品房增量,避免市场过度供给进一步加剧库存积压问题。同时,将工作重点放在优化存量住房质量上,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质。对于保障房建设,采取 "以需定建" 的策略,确保保障性住房能够精准满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
需求侧方面,通过 "房票安置" 等创新方式,激活购房需求。与以往货币化安置不同,"房票安置" 并非大水漫灌式地发放资金,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居民合理购房,避免引发房价的大幅波动。在要素配置上,土地供应向人口流入、产业集聚区倾斜,致力于实现 "职住平衡",减少居民的通勤时间和成本,提高城市生活的便利性。当前,我国城镇户均住房已经超过 1 套,人均面积达到 40㎡,市场需求结构已经从 "缺房" 转变为 "缺好房",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正是顺应了这一市场需求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