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高铁座位标识的新闻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关注。事情的起因是,有位网友在乘坐广州南开往茂名的高铁时,提前购买了3车厢1A号靠窗座位的车票。票面上明确标注"靠窗",但令人意外的是,登车后发现这个座位实际上是"面壁座",也就是说,座位紧贴车厢墙壁,没有窗户可以观景。这一情况让乘客感到非常失望,尤其是在长途旅行中,观景体验本应是一大乐趣,但如今却变成了"面对墙壁"的尴尬。

这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她说:"我买票时看到标注是'靠窗',结果上车后发现根本没有窗户,这让我觉得被误导了。如果时间紧张,没买到无座票我还能理解,但明明标注是'靠窗',却没有窗户,这样的标识让人很不满意。"她建议铁路部门可以对座位的标识进行更细致的区分,比如把"靠窗"细化为"靠窗侧"或"靠过道侧",这样乘客在购票时能更清楚地知道座位的具体位置,避免出现类似的误会。
除了这位网友的反馈,许多其他网友也纷纷发表看法。有些人觉得,短途旅行时,靠墙的座位其实也挺方便,能更好地休息,但问题在于,当前的购票系统无法让乘客自主选择"靠墙"或"靠窗"的具体位置,只能根据系统显示的"靠窗"或"过道"来判断。这就导致了很多人买到"靠窗"座位,却发现实际上没有窗户的尴尬局面。
对于此事,记者也联系到了中国铁路12306的客服和国家铁路局的热线12327,想了解一下官方的态度和应对措施。12306客服表示,目前的售票系统和票面信息主要是标注"靠窗"或"过道",并没有细化到座位旁是否有窗户的层面。这意味着,乘客在购票时,不能通过系统确认座位是否真正靠窗。客服人员也承诺,会将乘客的建议记录下来,并反馈给相关部门,争取未来能在标识上做出改进。
另一方面,国家铁路局的工作人员也表示,所谓的"靠窗"其实是指座位靠近窗户一侧,但并不意味着座位一定有窗户。他们解释说,这个"靠窗"标识是从座位布局的角度出发的,可能存在一些"靠墙无窗"的特殊座位。为此,他们也会将乘客的建议转达给相关部门,考虑在未来的标识中加入更明确的区分,比如"靠窗座(有窗户)"和"靠墙座(无窗户)",让乘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此外,律师吴兴剑也发表了看法。他指出,消费者在购票时享有知情权,铁路部门应确保座位信息的真实和透明。目前的标识未能准确反映实际环境,可能会误导乘客,影响他们的选择权。吴律师建议,铁路部门可以考虑在座位标识上做出更细致的区分,比如用"靠窗(有窗户)"和"靠墙(无窗户)"来明确不同座位的实际情况。这样一来,乘客就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比如喜欢看风景或休息,做出更符合自己意愿的选择。
总的来说,这起"靠窗座变面壁座"的事件反映出当前高铁座位标识还存在一定的模糊空间。虽然"靠窗"这个词本身并没有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座位的具体情况却未能做到一目了然。未来,相关部门如果能在标识上做出更细致的区分,既能保护乘客的知情权,也能提升乘车体验。毕竟,长途旅行中,能看到窗外的风景,享受沿途的美景,是很多乘客的期待。希望铁路部门能听取乘客的建议,尽快完善座位标识,让每一次旅途都更加舒心顺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