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熊超然】当前,对于高度重视中国市场的德国车企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
据路透社当地时间11月20日报道,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康林松(Ola Kaellenius)当天表示,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市场"并不天真"(not naive),未来几年将面临严峻挑战,并正努力在本土品牌的激烈竞争中维持市场份额。
他在德国《汽车周刊》(Automobilwoche)于柏林举行的行业会议上接受视频采访,并表示,梅赛德斯-奔驰面临来自100多家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尽管他预计中国市场将出现"洗牌",但这需要时间。
"这肯定需要一段时间,但我认为这是必然的。这意味着我相信这种高强度的竞争将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康林松强调,"我们并不天真",并表示未来几年在中国市场将"充满挑战"。

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 资料图
路透社指出,今年第三季度,梅赛德斯-奔驰欧洲销量略有增长,但在华销量暴跌了27%,美国市场销量下跌17%。这一数据证明,该公司在最重要市场面临的艰巨挑战:中国本地车企正展开激烈竞争,而特朗普政府大幅提高进口关税也对其构成压力。
相比之下,其竞争对手宝马同期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的销量也陷入停滞。
今年9月,在"慕尼黑车展"开幕前夕,已有业内机构形容,此次展会将是"德中两国在电动汽车领域争夺霸主地位的争斗"。在9月8日的媒体日上,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密集发声,其中内容不乏关于中国。
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技术官马库斯·谢费尔(Markus Schaefer)就表示,梅赛德斯-奔驰无需惧怕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竞争,但正努力在价格战中降低成本。"我们已经在电动汽车领域跻身顶尖行列,因此我们无需惧怕中国。"他补充称,该公司正在与其中国开发团队合作,以降低成本。
宝马集团董事、销售主管约亨·戈勒 (Jochen Goller,高乐) 表示,在明年新款iX3车型上市之前,宝马正密切关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价格战。不过,他拒绝透露iX3在中国的售价,该车型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在中国上市之前确定价格。"我们看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价格战,"戈勒说:"当然,我们必须考虑当前竞争环境下的市场状况。"
大众汽车集团和保时捷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Oliver Blume)则告诉路透社,大众汽车并不赞同欧盟与美国达成的"不对称"贸易协议,该协议规定对欧盟汽车进口征收15%的关税,而对美国工业品进口免征关税。他表示,在关税和中国市场疲软的双重夹击下,保时捷承受的压力远超其他任何汽车制造商。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德国政府近日炒作"重新评估对华贸易政策"之际,美媒彭博社当地时间11月16日注意到,从汽车业到化工业,德国最大的出口商正无视默茨政府,继续将数十亿欧元投入到新项目中,进一步巩固了自身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紧密联系。
彭博社指出,汽车行业是德国对华投资的核心,而且正在加倍投入。
柏林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调查显示,2020年至2024年期间,汽车制造商平均占德国对华投资的约三分之二。近年来,这一投资增速加快,2023年至2024年增长69%,达到42亿欧元。
如今,中国是德国三大汽车制造商--宝马、梅赛德斯-奔驰和大众汽车最重要的市场。
宝马已在沈阳的一项电池项目上投入约38亿欧元,使中国成为其在德国以外最大的研发网络中心,宝马还将中国生产的电动SUV出口回欧洲。与此同时,梅赛德斯-奔驰将其年度战略峰会移至北京举行,并正在开发仅在中国销售的电动汽车。大众汽车将中国视为其"第二大市场",也与多家中国企业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以加速其技术发展。
据官方数据,今年上半年,中国的乘用车销量为1090万辆,欧洲的乘用车销量仅为680万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今年上半年销售的新能源乘用车高达552.4万辆,是欧洲(178.2万辆)的三倍多。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曾指出,中国电动汽车之所以广受欢迎,靠的是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形成的科技创新和过硬品质,绝不是靠补贴来支撑保护。同时,中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始终向全球汽车企业敞开大门,各国车企充分享受中国大市场的红利。
林剑强调,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保护主义绝不可取,滥用贸易救济措施有违国际经贸规则。只有秉持互利合作,才能做大蛋糕,只有跨越零和博弈,才能带来共赢。希望有关方面认真倾听业界理性声音,切实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停止将经贸问题泛政治化、安全化、意识形态化,为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投资经营提供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