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美方频放谈判信号?专家:特朗普终于绷不住了!

2025-05-03 16:48  头条

中美之间的贸易谈判话题,再次成为全球焦点。4月30日,中方打破沉默,通过央视旗下"玉渊潭天"发布消息,主动公布了中美谈判的真相。

与美方口中的"中美正在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不同,实际情况是,美国一直在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与中国接触,试图推进谈判,但中方并未作出正面回应。这说明了一点:在关税问题上,中方并没有退让,而是选择了正面回应美方的炒作,并且公开指出,美方在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的情况下频频释放谈判信号,是在误导舆论,制造假象。

先来看特朗普政府的态度,最近一个月来,特朗普团队不断对外放风,声称"中美正在重启谈判""中国已经释放积极信号"等,似乎贸易谈判马上就要恢复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方这次通过央视公开表态,就是为了纠正外界对局势的误判。

按照中方说法,美方近期不断通过外交、经贸等渠道,试图与中国接触,希望就关税问题展开新一轮谈判,但这些尝试都遭到了拒绝。因为中国的态度很清楚:在没有平等、尊重和互惠的基础上,不会展开任何形式的对话,这些基础是谈判的前提,不是美方随意可以越过的条件。

毫无疑问,如今特朗普嘴上说谈判,手上还在挥舞关税大棒,一边宣布对中国加征新一轮关税,另一边又私下派人主动找中国谈,表面上是强硬施压,实则是在自我安慰,中方早就看透了这套"极限施压"的套路。

与此同时,美国还在四处游说其他国家,企图拉拢贸易伙伴组成"对华关税联盟"。但效果如何呢?目前看来,美方努力打出的这些牌,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变化--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完全配合美国的节奏。

实际上,特朗普政府释放谈判信号,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达成协议,而是为了稳住美国的金融市场。每当他释放一条"我们正在接触中国"的消息,美股往往就会小幅反弹,这种模式已经重复多次。对特朗普而言,只要市场反应积极,他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中国是否真的参与进来,他并不在意。

然而,假消息终究是假的,当所有人都开始识破这套把戏时,市场的反应也会越来越冷淡。靠"打感情牌"救市终究不可持续,一次两次可能有效,三次四次就没人信了。

而在中方澄清之后不到24小时,美方对华称呼也有了变化。当地时间4月30日,特朗普在白宫内阁会议上当着媒体的面,称中国是所谓的"全球头号剥削者"。他还自信满满称,"有人说货架会空了?那小朋友可能就少几个娃娃,从30个变成2个吧,而且贵几块钱而已。"

这番话,听着像是在开玩笑,可政策真上了,可不是"贵几块钱"这么简单的事--美国上一次物资短缺,还是疫情全球封锁那会儿,现在风险来源换了主角,不是病毒,而是白宫的贸易政策。

当然,其所谓的"头号剥削者"就更是无稽之谈,美国前财长耶伦就说了句实话,她在接受采访时坦言,美国在清洁能源领域严重依赖中国的关键矿产,要是对这些产品加征关税,等于亲手卡住自己脖子。她警告说,这样做会阻碍美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直接影响竞争力,甚至可能让美国陷入经济衰退。换句话说,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是打击中国,而是伤敌八百,自损三千。

因此,回看特朗普近日的"贸易秀",其显然是单方面放话、自说自话。中美之间短期内会不会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特朗普正把内政的压力转移给中国,试图以"关税牌"塑造"强硬人设",可问题是,全球经济不是靠喊口号能扛起来的,更不是关上国门就能让玩具娃娃从30个变2个这么简单。

通俗的说,全球化不是说断就断的电线,更不是一艘说不让靠岸就会掉头的货船,历史经验表明,关税战没有赢家--美国多次对华加征关税均以失败告终,反而导致通胀高企、供应链混乱。

当前,中国依托完整的产业体系和超大规模市场,已形成"西方不亮东方亮"的韧性,美方若继续沉迷于"极限施压"的旧剧本,终将自食其果,唯有放下零和思维,在平等基础上寻求共赢,才能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力量。

正如中方反复强调的: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这份底气,源于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源于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决心,就看特朗普接下来如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