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号,娃哈哈内部销售群里传开一条消息,说2026年只卖娃哈哈主品牌,娃小宗不让上架了,包材全换成了娃哈哈的,娃小宗的产品代码压根没批下来,供应链那边动不了,货也发不出去,11月要开经销商大会,但保证金的事早就动手了。

经销商现在不担心产品卖不卖得出去,只担心拿不到货,有人必须在10月25号前把钱交上,不然合同直接作废,以后想再合作就没门了,保证金算得特别死,不是按销售额来收,而是把全年任务额除以十,再加十月销量下滑那部分乘一点五,你今年任务一千万,十月少卖了一百万,就得交三百万,这哪是保证金,分明是把利润抽走,把风险全压在你身上。
这规矩从2000年就开始了,那时候娃哈哈靠经销商的钱撑着,大家也就忍了,现在没人愿意再当这个冤大头,有人说微信群里有记录,老板在群里说了就算数,可也有人不信,宗馥莉早就不在集团了,宏胜代工厂的名声也不怎么样,保证金还打到宏胜账户,不是娃哈哈公司账户,出了事找谁去,不少人说,没红头文件,咱宁可不干。

娃哈哈现在没人提了,年轻人根本不买,超市里堆着也没人拿,经销商觉得卖它亏本,压货压得慌,利润薄得可怜,退不了货,元气森林和农夫山泉早跑远了,靠新东西和扁平渠道抢地盘,娃哈哈还老一套,压货加收保证金,连康师傅当年搞子品牌翻车都比它强。

更麻烦的是,娃哈哈这牌子到底归谁管,宗馥莉想推个娃小宗,商标没批下来,卡在那儿了,宏胜只是代工,商标还在娃哈哈集团手里,她要是自己另起炉灶,会不会被人告侵权,监管部门会不会插手,这事还没个准信,可人心里已经乱了。
经销商不是冲着品牌来的,是怕错过发货的机会,他们知道娃哈哈不行,又不敢放手,一退出,连老客户都保不住,公司也没新招,只能靠收钱稳住队伍,2026年的娃哈哈,还是老配方、老包装、老办法,唯一变了的是,这次先掏钱的是经销商。
没人敢说这是复兴,这不过是硬撑着面子,公司里乱得不成样子,渠道的信任全垮了,大伙心里都明白,娃哈哈卖的不是新东西,是旧瓶装的老酒,这次先掏钱的不是消费者,是那些被逼着交保证金的经销商,他们一边骂一边打款,不敢不买,怕没货,怕被踢出局,这就是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