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处暑:处暑有三怕,遇上可不好

2025-08-22 17:32  头条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时间过得真快,8月23日我们将迎来处暑节气,处暑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此时太阳达到黄经150度,处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酷热天气将要结束,在白天我们可能依然感到炎热,但是早晚已经明显凉爽。

今年处暑不一般,属于"晚处暑"。每年处暑交节的公历时间都在8月22日至24日,这个时间几乎是固定的,但是受农历闰月的影响,每年处暑交节的农历时间相差很大,《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暑,七月中",正常来说处暑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七月中旬,如果处暑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七月上旬,那么就是"早处暑";而如果处暑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七月的下旬,那么就是"晚处暑"。

今年处暑交节的农历时间在七月初一,很明显是"早处暑"。老话说"早处暑凉飕飕,晚处暑热死牛",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是"早处暑",那么这预示着往后的秋天会比较凉快,我们会感觉凉飕飕的;而如果是"晚处暑",那么这预示着往后的秋天会非常的热,炎热的天气还要持续很长时间。

正如老话说"处暑三日割黄谷"、"处暑十日忙割谷"、"处暑高粱遍地红",到了处暑节气意味着秋收作物即将成熟,因此每到处暑节气农民都会特别关心天气的变化,在我国农村就有"处暑有三怕"的说法,那么这三怕指的是啥?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处暑的"三怕",句句戳要害

第一怕:连阴天

北方最怕的不是热,是"连阴"。七月里要光,处暑后更要光。阴雨拉长,灌浆拖慢,粒重便轻,登场的秕粒多了,仓里的笑就淡。

民谚把话攥紧:"立秋下雨万人乐,处暑下雨万人愁。""六月连阴吃饱饭,七月连阴把谷烂。""七月初七雨淋淋,三秋犯愁愁煞人。"不怪老话紧张,这会儿的光照价值,比一场酣畅的雨要大得多。

"华西秋雨"有地理逻辑。副高退,西南季风还在,冷空气下沉,水汽被顶起,云雨像被箍住的线团,一圈圈往山里缠。作物不怕一场雨,怕的是"连",怕的是"寡照"。连到七八天,地温低,根系懒,田面湿,病害跟着抬头。

第二怕:冰雹

处暑节序里,强对流还没彻底退潮。雹子来时不讲道理,几分钟就把一季心血打出窟窿。叶片破,茎秆折,果实坠落,庄稼像被剪了一遍。冰雹最偏心成熟在即的作物,越饱满越脆弱,越头重越怕打。

历书写的是时序,农人紧的是手。看到天边"砧状云",感到闷热突起,听到远空低雷,抢收的冲动就会升起来。抗雹网、激光炮这些新物件有用,但大范围风险压不住,真正保险的还是把成熟的尽快放进囤里。

第三怕:大风

"处暑一场风,庄稼半场空。"倒伏两个字,写在农人额头。成熟期的麦秆玉米秆,都是"头重脚轻",风一卷,潮水般倒下。倒了不仅减产,还难收,机械下不去,靠人手更费力。雨后加风,最难熬。

北路冷空气偶尔下探,锋面掠过,短时劲风就像猛兽拐了个弯闯进田里。防不胜防,只能平时做功课。行距别挤,肥水别催得太狠,防倒伏品种优先。有条件的地方,田边做防风带,关键地块设固定桩,都是稳手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