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制裁不断加码的情况下,"向东看"成了莫斯科的重要经济、外交突破口,普京此行必须在天然气管道、能源、投资等具体项目上拿出成果。再加上媒体和公众的高度关注,每一次握手、每一次亮相都被放大解读,他就更不能轻松"走个过场"。
而偏偏北京和莫斯科有五个小时的时差,这让行程更加消耗体力。
要理解这种强度,还得看看普京平常的工作节奏。
公开资料显示,他本身就是个"夜猫子",因此在北京时间早起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他一般中午才吃早餐,下午晚些时候进入工作状态,晚上精神更好,经常一直忙到深夜。
运动和健身是他日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游泳、举重、冰球、柔道都经常出现在报道里。这种作息模式,使他能够在关键时刻顶住高强度外交的考验。
至于休假,理论上俄罗斯总统一年可以有三十多天的年休假,加上工龄还能额外多几天,甚至有可能达到一个半月。
【至于休假,理论上俄罗斯总统一年可以有三十多天的年休假】
但实际上,普京几乎从未真正"关机"。即便是外界知道的所谓度假,比如去西伯利亚或者阿尔泰,他也常常被拍到边休闲边办公,电话不断、文件不离手。
俄乌冲突爆发后,更是没有关于普京度假休息的公开报道--即使普京度了假,这种行程在战时也不适合公开了。
所以说,普京在中国的"超负荷运转"其实并不是偶然,而是他多年形成的工作方式和国际局势逼出来的结果。
在媒体的聚光灯下,普京必须保持节奏。更何况在天津和北京,有太多的事情只能面对面与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来谈。因此哪怕是有5个小时的时差,普京也必须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俄罗斯可以自由发挥的多边外交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