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介绍说,现代战争中,网电攻防已经成为整体作战体系的一部分,例如可以通过网电侦察探测敌人目标信息,提供火力诸元制导信息,让火力精确突击获得"地图"指引;通过网电攻击敌人网络化信息系统进而控制战场信息,切断对手的指挥通信链路;通过运用网电指挥信息系统,支援和配合火力突击效果的实时观察校射、评估及处理,为提高火力毁伤效果提供精确的指控信息。在不久前爆发的印巴空战中,根据巴基斯坦方面的介绍,巴基斯坦空军也是率先派出电子侦察/干扰机和预警机掌握战场态势、切断印度空军的指挥通信,然后才利用战斗机发射远程空对空导弹获胜。
经过多年发展,解放军在网电攻防领域已取得突出成就。早在2019年的国庆阅兵中,受阅部队中就出现了信息作战方队,包括信号侦测、数据干扰作战车组,它们搭载有各种样式的天线和雷达,侦察干扰能力强,既能独立制定作战任务,又能支援战略方向联合作战;同时受阅的多款通信干扰车可探测、并大范围干扰压制敌方无线电通信,具有部署灵活、机动性强等特点;此外受阅的还有频谱监测车、无线电接入节点车、卫星通信车和散射通信车,确保部队在严酷战场环境下通信畅通。
除了地面装备,中国空军歼-16D电子战飞机、海军歼-15D舰载电子战飞机已经公开亮相,它们具备较强的电子作战能力,可以搭载多种电子战吊舱和武器装备,实现侦察、干扰、压制并可发射反辐射导弹摧毁敌方雷达、通信系统和导航设备,削弱其作战能力,从而为己方部队作战创造有利条件。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大会于2024年4月19日在北京举行。张军社表示,今年的"9·3"大阅兵也将是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军事航天部队、网络空间部队等兵种首次亮相阅兵场。
高超声速
高超声速武器已经成为新一代打击装备的标志性武器。张军社评价说,"高超声速导弹飞行时速在5马赫以上,对现有防空反导系统,包括预警雷达和拦截武器都构成严重挑战。"
"东风-17"高超声速导弹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虽然高超声速武器的标志性特征是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但并非所有飞行速度达到这个标准的导弹都能算是"高超声速导弹"。因为高超声速导弹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几乎全程都是在大气层内飞行,利用气动外形可以灵活机动变轨。大多数弹道导弹的速度都在5马赫以上,已经可以算是实现"高超声速飞行",但它们的飞行弹道为抛物线,有相当长的时间是在大气层外飞行,轨迹相对固定,因此属于"穿过"大气层,而不是在大气层内"飞行"。目前公认的高超声速武器技术路线只有两类:吸气式高超声速巡航导弹,典型代表是俄罗斯"锆石"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包括助推-滑翔类高超声速导弹和乘波体高超声速导弹。
近年来高超声速导弹已经投入实战。在俄乌冲突中,俄罗斯多次宣布发射"匕首"空射高超声速导弹精准打击乌克兰军事目标。外界普遍认为,它是基于"伊斯坎德尔"近程战术弹道导弹发展而来,具备有限的机动变轨能力。伊朗于2024年向驻中东的美军基地发射了"法塔赫-2"高超声速导弹、2025年6月发射"法塔赫-1"高超声速导弹打击以色列本土,它们均突破了美以反导系统的拦截。
尽管有西方分析家认为俄罗斯"匕首"和伊朗"法塔赫"系列导弹都不算是真正的高超声速武器,并非不可拦截,但他们也承认高超声速武器具备显著优势,最突出的就是极强的突防能力。相关领域专家认为,高超声速武器的优势首先在于探测难,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全程都在大气层内飞行,且飞行高度比压低弹道的导弹更低,因此更加不容易被探测到,甚至可以利用地球曲率的遮蔽效应隐藏自己不被发现。其次是预测难,其飞行轨迹完全无法预测。现有反导系统的拦截原理是提前预测导弹飞行轨迹,然后择机实现逆向拦截,因此高超声速导弹飞行轨迹的预测难题,对现有反导系统构成严峻挑战。此外,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不仅探测难、预测难,由于全程在大气层内飞行,还可以充分利用空气动力进行大幅度和大范围三维转弯机动飞行,不但可以躲避拦截导弹,甚至可以主动避开敌方的雷达探测区。
高超声速武器正成为当前各国争相研究的前沿领域。俄罗斯先后研制了飞行速度达10马赫的"匕首"空射高超声速导弹,能以20马赫飞行的"先锋"高超音速导弹和速度达8马赫的"锆石"高超声速巡航导弹;美国陆军采用助推-滑翔技术的"暗鹰"高超声速导弹系统最快将在今年年内服役,美国空军也在发展吸气式高超声速巡航导弹;日本的高超声速导弹则将在2026年投入使用。
近年五角大楼反复炒作中国在高超声速武器方面取得领先优势。此前中国已经在2019年国庆阅兵式上公开展示"东风-17"高超声速导弹,它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强突防等特点,可对中近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西方观察家猜测,它的最大射程超过1800公里。五角大楼在2024年版"中国军力报告"中还宣称,中国新一代"东风-27"中远程弹道导弹可能已经服役,它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高超声速战斗部、常规对地战斗部、反舰战斗部或核弹头,射程在5000-8000公里。